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拥有应对经济危机客观空间和实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 15:47  《中国金融》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应对能力看,我国拥有应对经济危机的客观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实力

  首先,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我国刚经过经济“起飞”的初级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其显著特征是经济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速发展时期。2007年,我国人均GDP只有2456美元,位居世界第104位,尚处于下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7%,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还相去甚远,经济增长本身尚有很大的空间。全国城市化率不到45%,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农村的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农村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二元制社会尚未根本转变,还存在巨大的经济未充分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余地仍然非常广阔。2007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1%和36.3%,与上中等发达国家低于20%的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8,超过0.4的警戒线,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大部分农民现金收入相对较低;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充分建立,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即通过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从而促进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很大;截至2008年12月25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15.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为13.5%),而正常情况下,世界各国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在10%~12%,即我国货币政策仍有继续调控的空间。总之,在排除体制等因素的情况下,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效果会比发达国家更加显著。因此,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赋予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和能力应对并先走出此次金融危机。

  其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政府、企业和居民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财政基础,2007年财政收入达51321.8亿元,同比增长32.4%,但同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只有0.8%,远低于一些国家35%~150%的水平,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2008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将近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为我国平衡国际收支、保持汇率稳定和维护经济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上半年,虽然我们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估计得有些不足,未能及时转变宏观调控的方向,但在发现经济下行苗头后,于9月份迅速作出调整,并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调控指导方针,调控转向之快、力度之大为近年来罕见,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切实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对危机能力也不断增强。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05年中国发明专利国际申请量居世界第八位,同比增长58.6%,增幅居世界第二;截至2006年6月,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各类专利总申请量的比重均超过了60%。汤普森信息科技集团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将在2012年成为世界头号专利大国。2006~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均在23%以上,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29%。同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锤炼,我国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得到切实增强。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看,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2007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实际增长12.2%和9.5%;居民储蓄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2008年以来,我国有9个月消费同比增长20%以上,远超同期GDP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素有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等消费观念和传统,加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应该说我国居民的消费是极度理性甚至是保守的,出现像美国居民那样普遍性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甚至是奢侈消费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我国居民消费是有效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造成的冲击虽然是巨大的,但我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仍在,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救市,从拉动经济增长角度看,既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也要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从而增强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的比例关系和“度”的问题;从调控政策导向看,既要帮助有市场的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也要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但不能认为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是落后产能,关键是要看该产业和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是否有市场以及是否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当前,我国最为紧迫和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采取措施解决600多万大学毕业生、大量失业农民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因为就业乃民生之本,它不仅关系着消费和经济增长,还关系着人的基本生存权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