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切勿矫枉过正

  潇秋/文

  面对危机,政策上不能病急乱投医,更不能吃错药,要防止矫枉过正,防止急于求成、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的现象发生,还要防止出现经济复苏之日就是通胀抬头之时的恶果。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一样,正面临着多年未有的困难考验。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深化和蔓延,市场信心缺失,企业信用缺失,银行信贷缺失,造成了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给各国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场全球性的救市行动一浪高过一浪,数万亿美元的投入规模可谓前所未有。

  中国宏观决策机构和领导人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采取的对策是积极的,也是明智的。特别是在危机更严重之时,明确宣布了宏观调控政策大转向,出台了总计4万亿元的庞大经济增长刺激计划,若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预期投资总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

  虽然中国政府一度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认识存有偏差,对经济下行的风险估计不足,政策转向在时间上晚了一些,以致经济下行的惯性力更大了。但总体而言,政策转向还不算太晚,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当然,面对危机,政策上不能病急乱投医,更不能吃错药,要防止矫枉过正,防止急于求成,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的现象发生,还要尽力避免复制旧体制、旧结构,防止出现经济复苏之日就是通胀抬头之时,结果浪费财力物力人力。

  各项政策组合应当把眼前发展和长期发展结合好,把速度提升和效益改善兼顾好,把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统筹好,把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兼顾好,特别应当以尽快恢复市场活力为政策的主要方向,把政府的资源与市场的运作配合好,继续深化改革,破除管制,而不是仅仅依靠传统的行政性推动和配置资源方式,更不能以政府替代市场。唯有市场真正活了,才有经济的真正复苏。因此,扶植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提供更好的市场服务,应当成为政府应对国内问题的主要工作。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不确定因素还多,国内各种矛盾也不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各方面的悲观情绪较重,甚至还在蔓延。

  因此,理性应对各种外部矛盾和挑战更加重要。当前,要继续以恢复和强化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恢复企业之间的信用,恢复商业银行的信贷功能,政府和企业都应当把与信心为伍、以信用为基石放到更突出位置。

  在政策制定上考虑更周全一些,操作的弹性更大一些,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未来,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既要依靠内需,也要扩大外需,既要让困难群体生活安稳,也要让富裕群体创业安全,既要运用财政政策,也要用好货币政策,既要保持经济增长,也要维护社会稳定。

  特别是,要把扩大内需与切实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好,大力改善就业环境,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收入分配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质量,使百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唯有如此,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