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抄底要悠着点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5日 16:41  《新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海外抄底”的话题被不断提起,许多专家建议国内企业抓住当前时机,去海外“抢购”处于危机中的外国企业,以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去抄人家的底,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会那么简单。

  2008年,应该是中国企业到海外购买资产频率最高的一年,但结果又怎么样呢?中投入股美国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目前已亏损了大约100亿美元;中铝购买力拓股权,巨亏约80亿美元;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也赔掉了近200亿元人民币;中信泰富在外汇合约上,亏损额已扩大到186亿港元。如果再加上两大石油巨头在高价位吃进的原油,还有钢铁企业在高价位囤积的铁矿石、两大航空公司燃油套保亏损的几十亿人民币;还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美国次贷中的损失,加上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减值损失。在2008年中国人的海外“大抄底”行动中,中国财富至少损失了几千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蒙代尔的说法,把这些打了水漂的钱给国人发“消费券”,估计13亿中国人每人能分到几百元。

  “海外抄底”没捡着便宜,却让自己赔了个底儿掉,不知那些冲动的“抄底”决策者们,该如何把玩个中滋味。

  三年前,TCL老总李东生前往欧洲进行收购时也曾自信满满,不承想立马陷入泥潭,至今难以拔足。当然,也有人举出联想的例子,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收购和运行海外资产。但不知其是否分析过,作为世界500强常青树的GE,是否会甩出一块烂得不能再烂的资产。

  不久前,有人鼓动上汽去收购陷入困境的美国通用汽车,真不知这是哪个昏人的建议。上汽已有收购韩国双龙的教训,如果再做此类非分之想,距破产也就一步之遥了。

  “海外抄底”,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行为,它与一国的金融资本是否强大,收购方政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出海企业对他国政治、法律、社会关系的了解与维护,还有所购资源的潜在风险评估,等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海外抄底”屡屡失策,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上了桌面:中国的企业,真有能力到海外去玩吗?

    相关专题: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