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能让美国走出困境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09:16  《理财周刊》

  石镜泉

  1月20日,奥巴马就将正式出任美国总统。市场一直期望他一上场,就展开鸿图大计,使美国经济走出困境。有多大的成功机率?

  奥巴马宜4月前出手

  虽然奥巴马未正式公布过拯救经济大计,但之前讲过的大致可以归纳为:1、修桥筑路;2、救汽车业;3、扩建宽带网络;4、投资教育;5、退个人所得税;6、退公司所得税。

  估计整个大计要用上1.2万亿美元。要得到这1.2万亿美元,先要获得国会通过,但已有两党议员对花这些钱的效用存疑。换言之,除非奥巴马能在1月20日前说服到足够数目的议员去通过相关议案,不然大计要打折扣,又或要延迟,这都会对投资市场带来利淡冲击。

  2008年9月至11月,美国已减少了逾120万个职位,光是11月便减少了50万个职位,是自1974年以来减额最多的一次,反映出靠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

  由2008年9月起,美国经济由于雷曼兄弟破产而急转直“坏”,导致广泛的信贷收缩,银行与企业纷纷裁员。美国人失业可以领救济金,今时的救济期已延至26周,即约半年,所以失业者还能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不过,今年3月之后,去年9月失业的人将不能再拿失业救济金,生活将更加拮据,美国消费经济也将更见萎缩。

  这意味着,奥巴马上任后顶多有大半个月时间去说服议员,以通过相关议案,然后再用一个月时间去让行政系统落实有关派钱、开工项目。这已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像去年对是否救美国汽车业那样,国会争议两个多月,则美国经济可能会如奥巴马上周在一大学演说时所说,会再衰多逾万亿美元。

  只要美国国会不再以党争为先,以一己政治利益为先,则奥巴马的大计应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的公路桥梁系统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世纪后,这些道路、桥梁需要重建、重修。事实上,不少州政府已表示,有逾1350亿美元的修路修桥计划在案,只要有资金便可上马。

  美国发明了互联网,不过其宽带的覆盖率,在世界上只排名15。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宽带网络对促进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修桥筑路、扩建宽带网络的大计,并不是乱花钱去刺激经济,而是对提高美国在未来二三十年竞争力的投资,有远见的议员应该会支持。

  至于减个人所得税、减企业所得税,为了拉选票,政客一般会赞成。不过,减税未必能很有力地拉动美国消费经济。布什总统上次减税后的结果显示,美国人宁可拿退减的税款去减债,而不是消费。今次如果又如此,那么对市场的刺激作用是不会大的。

  压长债息助降按揭利率

  虽然预期奥巴马大计未必立竿见影,但有能力的政府是不会坐以待毙的。现任财长保尔森虽然很少露面,但他是个有心人,正在默默地为解决美国供楼业主的苦境而努力。其中一个方法便是为这些业主创造环境,把房贷利率压至4.5%或以下,手段是压低美国30年长期债券的利率。

  如果保尔森及奥巴马内阁的接手者能保证4.5%的按揭利率水平,不少美国业主的供楼压力就可以减除,前提当然是这些供楼业主仍有工作可做。这样一来,由房地产断供而对银行盈利、坏账带来的压力也有望减小。

  但这并不代表银行界可以全部脱难,因为美国银行界不单在房地产贷款上出了事,在其它贷款、投资环节也出了事。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去年12月18日出版的《经济学人》上撰文,题目是“银行需要更多资本(Banks need more capital)”。他提出了两个观点:

  1、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有望在2009年稳定下来,这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利;

  2、市场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在心理上有所提高。

  国际结算银行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超过8%。截至2005年,美国银行界的资本充足率达10%,但雷曼兄弟破产使环球金融界资金断流。市场及投资者对银行的资金周转存疑,他们已不满足于8%至10%的资本充足率,认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4%方可。美国的银行界去哪儿找这些额外的资本?假如找不到,又假如市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14%的要求又不肯降低的话,美国银行界的困局、美国经济的困境都将无法改变。

  奥巴马上台后,估计会对中国有更多更激烈的言论。经济状况不见好转,作为政客的奥巴马自然要将矛盾引到别人身上。比如,因为中国人肯借钱,美国人才会无节制地借钱消费。对这些带有强盗逻辑的言论,投资者不要太当回事。

  还是那句话,今年出手要谨慎,保本为上。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