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作者:王龙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连创高速增长奇迹,不仅使综合国力有了大幅上升,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引起全球瞩目。尤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发达国家经济涨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所表现出的信心和气度令人折服。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于7%,并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50%。
大概是中国人喜欢这种漫无边际的溢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一经刊出,便引起很多人关注。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出面解释:7%至8.9%的增长率,涵盖了90%以上的经济学家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预测。不用说90%以上的都是“预测”,就算是奋斗目标也只属于假设,虽然中国出台的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为其提供了逻辑支点,但综合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利益分配趋向,4万亿刺激经济市场最终能否完全如愿还是个未知数。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待开发的经济空间远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经济学范畴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因之一。然而,增长只能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市场开发和利用方面有一定差距,却不能理解为“中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50%”。若如此定论,就会像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对GDP的统计,只把所得利益记在账上,不计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况且,在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同时,已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中国悖于普遍规律而发展,让人很难相信这种预测的客观性。
据世界银行2006年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贫困的10%人口(约1.3亿人)中,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这些家庭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世界银行对最贫困人口的定义标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期中国经济却几乎是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世行的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另当别论,有多少人真切感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也许只有中国老百姓才心知肚明。如果世行的数据真实,将基本颠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正当性,因为他们的结论揭示出了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富豪产生都是以扩大贫困群体为代价的。
当然,这里无意探讨贫富差距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充其量也只是某些人邀功请赏、自我吹嘘的工具。联合国乃至世界银行的报告固然有权威性,但由于视觉单一也并非无懈可击。不错,当前中国提出了钢铁、汽车等产业振兴措施,接下来还有一系列产业振兴措施要出台,将在无形中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但这只是一个有利方面,不利的方面更多,除了贫富差距及社会福利体系有天然缺陷等问题,许多为之鼓噪者并未起到积极作用,诸如“买房爱国”、“消费爱国”等,论调唱的有点离谱,调子越高就越让人有距离感,甚至很多人从中嗅出了官员的“SOS”味道。
实事求是地说,不论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有多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预测至少给中国学术界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认同这个数据,就只能找来貌似客观的理由为此“捧哏”;如果不认同他们的推算,将意味着被褒奖多年的经济改革需要重新审视。其实,中国学术界最终选择哪种方式表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现实。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工人失业、农民失地现象与日剧增,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成正比上升。这就说明,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经济状况与社会稳定休戚相关,一味求取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可能是更多难解的重大课题。
也许联合国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未必都是凭空杜撰,中国的确有充足的政策和空间采用更多的措施来刺激国内需求,从而弥补疲软的出口下滑。但他们只看到了中国体制优越的一面,而忽略了民众的生存状态。比方说,用财政刺激内需很得力,却需要更多的税收进行补充,这对于许多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的恶果可想而知。站在这个角度看,联合国为中国开的处方无异于一剂虎狼药,它让人不明白,中国不计代价的经济增长到底为了谁。
《世说新语》里记述过一个故事,王粲死后曹丕去吊唁,他对同去的人说,王粲平生喜欢听驴叫,你们可以各叫一声送他走。于是“赴客皆一作驴鸣”。这位中国古代君王深谙蛊惑之道,戏弄了别人自己则窃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没有曹丕的嗜好不得而知,却应该肯定,当今中国“作驴鸣”的精英不在少数,他们根本不关心民生疾苦,把功夫全用在了嘴上。其实,不管联合国怎么预测都不是最终结果,最后还得以贫困人口为基数匡算,只有让大部分中国人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才能谈得上对全球经济增长做了多少贡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