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金融危机该注意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05:0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田素华

  进入2009年以后,全力以赴地战胜世界金融危机几乎成了所有国家的首要工作目标。在仔细分析了危机根源美国政府的应对之策后,笔者认为,在与目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作斗争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第一,天文数字般的财政刺激是非常必需的,但需要理性进行。在美国这里的直接感受是,美国对金融危机的救助过程是忙而不乱,每一个救助方案出来都会有许多社会争议和深刻讨论,但是从社会争议到达成最终结论的效率又非常高,比如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8年10月初给出的金融救助方案刚提出来,就受到了来自美国全国的100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并对参与投票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产生了明显影响。后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对先前的方案作全面修改后才获通过。在2008年11月份,对三大汽车公司的救助,也经历了在时间允许条件下的反复讨论和论证过程,最后选择了一种成本相对比较小但劳动就业等社会收益又比较显著的救助方案。

  第二,要分阶段设计多种可能的金融危机应对方案,面对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从2008年9月初开始,美国对金融危机的救助过程一直是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的:首先是向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多达2000亿美元的资金救助,再就是通过注资7000亿美元稳定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然后是实施非常全面的财政刺激计划。在2009年1月,美国的救助工作,开始进入进行财政刺激阶段,对金融机构的资产救助和稳定已经告一个段落。估计财政刺激过程在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总统后会全面推出,并将达到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财政支出高潮。

  第三,全部工作要点是千方百计地降低金融危机应对成本和减少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后遗症。这次发端于美国本土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本土造成的影响似乎要小于对世界其他地区造成的影响。这与国家经济规模大小、经济结构完整性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比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冰岛成为第一个申请破产的国家,韩国、乌克兰、阿根廷等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惨状就更不用说了。在美国,受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但这些人的行为已经并正在影响全世界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纽约的许多居民,包括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授,认为这些人有许多是缺乏社会道德的无比贪婪的肥猫(fat cat),需要对其中的不法分子进行法律制裁,以净化金融环境,提高人们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2008年12月份以来,美国司法部门集中调查的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诈骗案就是一个典型。

  美国社会中的许多资深人士认为,美国一直是20世纪以来各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首要救助力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也只能自己救助自己。问题是,美国的财政赤字在2009年度估计会达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美国名义GDP13.8万亿美元的10%,美国经济有可能从金融危机走向政府财政危机。

  第四,积极提升产业结构和参与后美元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是应对危机的长远之计,这一点是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该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目前,美国汽车三巨头摇摇欲坠,这是一种强烈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或许意味着需要新一轮遍及全球的产业结构创新,来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持续近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调整要求,也是美国近30年来消费(金融)模式的终结,需要世界各国在痛苦中探索一种全新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这种全新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至少是有助于各国国际收支接近于平衡的分工模式。

  世界各国对全新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的探索过程,也将是一个逐渐否定美元世界货币霸主地位的过程。世界各国可能将以互换货币的形式逐渐形成多种地区货币。这些地区货币将可能会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支柱,成为新型的多元化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催生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此次世界经济危机或许将逐渐抛弃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