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夫
这两天,海关总署及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公布了部分经济数据。有分析人士称,这些数字要比预期的好。且不论这些数字的意义,有必要放在更多的数据集群中做进一步观察,才能发现其奥妙,而好于“预期”的“预期”是什么,也很模糊。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数据的发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发布时点上,都有些不同寻常。
比如,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GDP最终核实数,比初步核实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往上修正为13%。而且这个数据的发布,比往年提前了3个多月。例如,2006年GDP的最终核实数是在去年4月才发布的。今年为什么要提前?特别要赶在2008年GDP的初步核实数公布之前先发布?显然,这对人们判断2008年以及今年的经济增长是有影响的。
与30年来平均9.8%的增长率相比,2007年GDP增长创下了13%的增速,偏离平均值3.2个百分点。这样的异常增速,一方面,是多种偶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汇率、进出口政策的时滞,以及商品价格的急剧变化,都对经济运行产生了复杂影响。因此,这是一个偶发的、不可持续的增速;另一方面,基于这样一个不正常的增速,08、09年的经济作适当回调,自然也就有了理由。
又如,海关总署13日发布了去年中国的进出口数据。据统计,去年中国外贸比上年增长了17.8%。然而,在连续10个月保持15%以上稳定增长后,外贸形势在去年11月急转直下。12月份,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与11月相比,12月的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的月度增幅,分别又放慢了2.1、0.6个和3.4个百分点。
怎么来看这些数据?有分析人士表示,近两个月,中国的进出口增幅虽然继续下滑,但要好于预期。这个好于预期的“预期”是什么?也许,自去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各大经济体需求急剧萎缩,特别是发达国家危机日甚,周边经济体也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能有如此表现实属难得。但无论怎么说,这场危机并没有结束,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
由此来看这些即期数据,一方面,它反映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并采取相机而行的非常手段巧妙应对;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固然重要,但也应不拘泥于此,需要跳出界外,换一个角度,从中国经济的三大循环中,来观察经济运行的未来方向与机会。
首先是与发达经济体的互动关系与循环结构,这是到目前为止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经济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循环关系,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次金融危机虽然首先在发达经济体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但是基本的经济联系,特别是稳定的贸易结构,是很难被冲垮的。
其次是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循环结构,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又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产品线的拉长,中国经济的资源端和产品端都在向外延伸,并逐步改变着中国的进出口格局。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现在的需求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中国来说,或许是一次调整原材料来源地和制成品出口市场结构的新机会。
再次是中国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互动关系与循环结构。与外部循环结构不同,那是两个难以把握的循环关系。特别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互动面临着诸多变数。而中国自身不同地区的互动关系要容易把握些。在当前资源价格下降,产品出口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启动内需市场,强化经济的内部循环,即有利于吸纳境外资源,改善本国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回避外部不景气造成的冲击,为下一轮经济复苏,积蓄力量。
有鉴于此,调整经济视角,有重有轻、有取有舍,灵活把握中国经济的三大循环关系,或许有助于我们巧妙地度过“寒冬”,迎来下一轮增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