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海啸下的中国号(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01:07  《长江》杂志

  (《根本解决经济压力需要更多措施》,周春生,10月29日搜狐证券)

  中国的救市方案

  这次全球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很严重,但冷静地想想,从长远来说,这种打击也并非全是坏事,也可能成为一种机遇。

  中国的情况相对于美国可能差不多,甚至可以恢复得更快些。这次全球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很严重,但冷静地想想,从长远来说,这种打击也并非全是坏事,也可能成为一种机遇。在我看来,这次危机带来的正面机遇远远超过了负面的打击。

  比如,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在担心资源安全。但最近几个月,伴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国际油价跌去了2/3,目前只有50多美元。其他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下滑,这样一来,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需资源的成本大大下降,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另一方面,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家的财政盈余都很多,这些钱都可以拿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关键是要用得好。比如通过退税或补贴的形式给老百姓直接送钱,然后加大医疗教育方面的投入。另外,中国的国债比重很低,大概今年年中国债余额在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8%左右,其中还有1.6万亿元是成立中投公司时发行的特别国债。如果除掉这一块,中国国债占GDP的比重只有13%左右。

  这样的鲜明对比说明,中国进一步发行国债的空间很大。如果真的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像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候那样,大量发行国债,将所得用于补贴中低等收入家庭,投入民生和福利项目,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这些措施如果得力,有望为中国经济奠定在未来几年快速复苏的坚实基础。

  (《危机对中国正面机遇远超过负面》,陈志武,11月24日《市场报》)

  按照这次4万亿元的方案,2009年增速达到8%以上会有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该方案过多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仅铁路就占2万亿元,而不是用这些钱重点刺激民间消费,放在降低老百姓储蓄压力、推动百姓消费上。这种方案能带来的GDP乘数效应非常有限,大致我们可以这样来算。

  全球危机于9月中旬、10月份恶化后,对中国出口行业的负面影响还需要几个月才能表现出来,所以,估计到明年上半年,中国沿海经济才见底,企业关闭、失业等问题在那时会很严重。明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速可能降到4%至5%左右。

  其次,根据铁道部的消息,其2万亿元中,今年年底前会花去3500亿元,明年花6000亿元。我们知道,铁路投资的经济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很少。这9500亿元开支对2009年的GDP贡献不会超过3000亿元。

  再次,剩下的2万亿元,即使明年花下1万亿元,对当年GDP的贡献不会超过5000亿元。当然,如果这1万亿元用来给中低收入个人和家庭退税、补贴,比如,月收入低于5000元以下的大人和小孩、农民和城市人都得到1000元补贴,这1万亿元便会立竿见影,很快转换成GDP,其乘数相应会很高。根据我以前的研究,在各省投资产生的GDP效果很不一样。在北京和上海,每投资1元,第二年的GDP会增长0.4元左右,而在湖南、河南等这些历来投资少的中部、西部省,每做1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第二年能带来0.7元左右的GDP增值。综合以往的经历,如果假定这次投资对2009年GDP的乘数效应是0.5, 那么,在明年底之前多投的一万亿元(铁路投资之外),能产生5000亿元左右的新GDP。

  按照这些数据,我们看到,这次经济刺激方案大约对2009年GDP能贡献8000亿元,相当于给GDP增速多加3%左右,而且这些贡献主要是在第一二季度之后才更多体现。加上本来会有的4%至5%左右的增速,如果接下来没有其他刺激方案的话,估计明年GDP增速在7%至8%。当然,这是一个很粗的估计,有很多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

  (《国富民穷,怎能转型经济》,陈志武,11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