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 危机中求变(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01:05  《长江》杂志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陈志武,9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

  大选结束以后,我认为美国政府新任的领导人会在经贸领域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这将对中国的外部环境十分不利。这是因为美国经济在2008年会碰到很大的挑战,美国政府为了国内的现实需要,很可能不可避免地夸大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的威胁,这样一来政治上中国就可能成为“替罪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印度同中国一样发展迅速,但没有成为美国施压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一点在于印度是英语世界,对外联系比较广泛;另外还有就是印度是非常分化的国家,没有一个强势的政府可以作为批判的对象。

  (《美国大选年的中国问题》,杜维明,2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改变,适应未来

  调整对我们来说有风险,但也存在机会。

  我认为他们应该赶快转型,从服务海外市场转移到服务国内市场上,而且我认为目前这次全球大规模的金融风暴,以及可能要发生的经济危机,正好是中国实现转型的很好历史机遇,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财政政策鼓励出口企业由对外服务转向对内服务。最近出台了给出口企业提高退税的政策,这暂时可以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但是长期来说,应该把这些资源用来补贴农民兄弟、中产阶层。

  (《凡事从长计议 对通胀仍需高度警惕》,梅建平,10月29日《上海证券报》)

  这次风暴发源于金融和房地产领域,但是对很多行业都会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不少产业重新洗牌,大多行业会被重新定价,比如油价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很多资产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为了适应经济和金融的变化,产业机构也会相应地作出调整。这个调整对我们来说有风险,但也存在机会,包括民营企业如何适应这个调整、如何转型等,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而且产业机构的调整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汇率的巨幅变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此次金融风暴只是加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也对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创新、增加附加值、如何转型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长江商学院讲“取势明道优术”,无论哪个行业都要关注全球大势,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调整。对我们长江的学员企业来说,确实存在如何适应未来产业结构发展的问题。

  (《金融秩序的调整为中国带来机遇》,周春生,11月《长江》)

  世界经济整体格局,很大程度上受要素分工合作的影响,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巨大的人口资源,人力成本又有非常高的性价比的优势,再加上制造团队。至少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间看不到任何一个国家有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可能性。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依然是全球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经济支柱。所以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越来越走向产业链高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依然能保持很大的竞争力,这就是最大的话语权。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是最本质的优势,所有的谈判能力,都是在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中国制造依然是全球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经济支柱》,曾鸣,11月4日央视国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