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救助举措初步稳定危机形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7:0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第一,多种措施注入流动性,市场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由于部分金融机构负债结构不尽合理,过度依赖货币市场或债券市场融资以支持资产业务特别是表外业务的发展。在资本市场陷入恐慌时,市场流动性急剧下降,通过市场融资困难,这些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英国的北岩银行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有部分金融机构出于对市场的恐慌和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谨慎,视现金为王,金融机构似乎瞬间改变了风险偏好,使得一些评级良好的大公司也难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等渠道融资,这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尤其是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使本已紧张的银行间拆借市场面临冻结,银行担心更多金融机构倒闭,因此纷纷囤积现金,导致3个月美元借款成本大幅上涨,涨幅曾创下1999年以来的新高,英国央行编制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指数曾出现史上最大跌幅。

  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先是几次大幅降息和开放借贷窗口,几次修改融资便利的抵押条件和期限条件,为金融机构提供几乎无限制的融资便利。但这些措施不能解决再融资问题,于是各国央行接着对金融机构的已有债务以及未来可能发行的债券进行担保,使得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得以进行。在实体经济出现融资困难后,又进一步通过购买企业的商业票据,直接对实体经济进行融资。在各国一系列注入流动性的措施刺激下,全球金融市场的信贷紧缩问题有所缓解,出现了解冻迹象,但是信贷市场恢复正常融资功能尚待时日。2008年10月14日以来,银行间拆借市场出现了金融危机恶化以来首次缓和迹象,大型银行相互拆借的利率有所下降,反映银行借贷成本的隔夜美元银行同业拆借利率14日从前一天的2.47%降至2.18%。但3个月LIBOR仍然停留在4.6%的高位,这是许多抵押贷款和公司贷款的基准利率。12月1日,美元隔夜LIBOR以及3个月LIBOR进一步分别降至1.09%、2.22%。商业票据市场也在救市计划的刺激下处于不断好转的过程中,但杠杆贷款和高收益率市场仍面临压力。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在接受了财政部的注资之后,自有资金情况有所改善,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大型企业发行商业票据难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第二,推出银行存款、债券担保计划,防止了银行挤兑。一系列的银行破产案和市场动荡使许多储户倍感焦虑,一旦他们开始涌向那些尚在正常经营的金融机构挤提将引发更大问题。部分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或者进一步扩大了存款、债券担保计划,2008年10月3日,英国将储蓄存款担保上限由35,000英镑提高至50,000英镑;10月15日,欧盟执委会提议,欧盟国家的银行存款担保额度应达到5万欧元,在该改革措施生效一年后应升至10万欧元;10月14日,美国FDIC大幅扩大的担保计划预计将涵盖大约1.9万亿美元的新发债务和新增存款;澳大利亚政府也将为存在澳金融机构的所有存款提供为期3年的担保;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将为该国国有银行的所有银行存款和储蓄以及所有银行间贷款提供担保;10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动用外汇基金为居民存款提供无上限担保,同时成立备用银行资本安排。这些措施的推出安抚了投资者恐慌,稳定了急于从银行取现的储户的情绪,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的资金转移以及可能引发的挤兑问题。

  第三,全力救助大型金融机构,使之不会破产。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部分大型金融机构由于持有数额巨大的次债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面临流动性风险,由于核销不良资产使得利润大幅下降,并侵蚀资本金以致出现资不抵债,甚至出现破产倒闭的现象。大型金融机构在全球发行自己的债券,或为其他公司发行的债券进行担保,这些债券分布在全球诸多金融机构之中,这些机构又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广泛的资金拆借、清算收付、贷款业务,以及进行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其中任何一家的破产都会影响全球相关联的金融机构,这些遍布全球的金融机构可能发生进一步的连锁反应,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其他金融机构破产。如果市场纷纷担忧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可能倒闭,这样连最后的信任也将丧失殆尽,市场流动性会骤然缺失,全球金融市场有面临崩溃的可能。此次金融危机中,面对雷曼倒闭的巨大市场冲击,各国意识到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可能引发的风险传染,加大了机构救助的力度,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英国推出的直接向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方案备受推崇,之后,美国也不得不调整救助计划,进行效仿。美国、英国、德国、葡萄牙、比利时、冰岛、阿根廷等国先后对本国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机构救助计划,这大大降低了全球性金融机构或者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型金融机构惨遭破产的可能性。

  2008年2月19日,英国政府决定对北岩银行国有化,这是英国政府20多年来首次将一家大型银行收归国有,也拉开了本次金融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救助的序幕。美国也对全美前十家最大银行之中的九家进行了注资救援。花旗集团无疑是一家“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全球机构,在106个国家拥有2亿多个客户账户。如果花旗倒闭,将会使依然脆弱的借贷市场运转失灵,导致那些持有由花旗担保的债券和金融产品的机构蒙受巨大损失。如果没有相应的救助计划出台任其股价继续暴跌可能会给客户造成恐慌,由于“羊群效应”会使恐慌气氛波及到全球金融体系。2008年11月23日,美国联邦政府同意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稳定花旗集团,在敲定针对花旗集团的救助计划后,美国政府表示,如果其他机构需要救助,将做出更多类似于救助花旗这样的决定。

  第四,认识到危机的全球性,开始联合救市。在危机爆发初期,各国还在观察危机会不会波及本国,对于要不要救市犹豫不决。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10月份以来,各国普遍对联合救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识。除联手降息之外,全球及区域范围的协商及行动计划力度空前,这无疑有利于遏制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及恶化。2008年10月4日,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小型会议,与会领导人同意设立一个扶助欧洲中小企业的300亿欧元(约合416亿美元)纾困基金。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领导齐聚巴黎,商讨地区银行救助计划,通过为银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直接购买银行股权的形式,帮助银行拓宽融资渠道,缓解银行因信贷紧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10月15日,欧盟成员国就总额1.7万亿欧元的泛欧紧急金融援助法案达成一致。G20金融峰会虽未取得实质性协调举措,但是就改革金融市场的共同原则和实施这些原则的行动计划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新兴经济体与IMF的协作也在进一步加强。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东欧国家和其他比较依赖外债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冲击。经济欠发达的东欧邻国无力向本国银行注入数百亿美元资金,在难以获得所依赖的外国贷款的形势下,匈牙利、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开始向IMF求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