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要防通缩与防滞胀并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6: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若斌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剧烈转向,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的中期前景出现较大分歧。部分“悲观”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将出现严重通缩,并呼吁政府加大财政政策力度;而另一派经济学家则更关注结构性问题,他们认为,适度通缩有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财政支出过大极易引发滞胀,使得宏观经济局面更加难以调控。

  “中国GDP上两月已陷入30年来最低增速。”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创下我国自1994年起公布工业企业增加值月度数据以来新低。据他测算,这意味着当月GDP增速只有4%左右,是19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略高于6%,明显低于前三季度9.9%的增速。天相投资顾问也预计,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5.7%。同时,建信基金和长信基金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均预计,2009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将陷入通缩,投资者应关注防御性品种。

  由于降息效果已明显弱化,专家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屈宏斌就表示,中央政府应保持每年1.5万亿的财政赤字增长并发行特别国债,才可以使得中国经济在2010年下半年回到正常增长轨道。

  不过,政府投资的负面效应———“滞胀”也被经济学界所关注。一般认为,适度通缩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政府投资过大反而会引发“挤出效应”,进一步削弱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比重,从而使得经济增长越发依赖于政府投资。在上世纪70代,正是由于美国过度奉行凯恩斯主义,过于强调政府投资,最终引发了长期滞胀。有鉴于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期明确表示,中国GDP保持9%以上增速没有问题,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通缩,而是滞胀。

  有专家认为,要避免滞胀,财政政策的投向是关键,尤其要避免产能和基础设施的肆意扩张。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表示,财政政策投向要以民生为主,加大向教育、卫生、科技等项目的投入,避免大项目重复建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