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反弹并非经济回暖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1:4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陈波翀

  1月13日出炉的央行数据显示,货币层面数据已有回暖迹象。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26个百分点。

  客观来讲,央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力。2008年人民币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9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较年初核定的3.6万亿元的贷款投放计划,多增了1.31万亿元。此前市场曾经普遍担忧的银行惜贷,及贷款需求持续回落,均有所好转。

  但仅凭信贷反弹就认为经济回暖,似乎不足为据。首先,信贷反弹仅影响供给层面,对于终端需求的拉动有限。从国家保增长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对于投资及外需均十分倚重。一方面,国务院宣布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陆续跟进,公布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8万亿元。另一方面,为对冲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商务部先后三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内需方面,也出台了提振内需振兴经济的十项措施。因此,信贷反弹并不足以承担保增长的大任。

  其次,外需下滑及内需疲软的困境尚未见好转。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1.3%。这也是继11月之后,年内第二次进出口一并回落,且均呈现加速之势。出口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反映了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持续衰退的现实。此前,美国劳工部1月9日数据显示,2008年12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减少52.4万个,失业率上升到过去16年来的最高点7.2%。进口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了3.4个百分点,主要为出口预期恶化及消化库存所致,预计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口才能渐渐趋稳。

  最后,信贷反弹能否持续还需进一步观察。截至2008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末高2.66个百分点。其中,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显然,信贷反弹主要是12月银行突击放款所致。这在之前,贷款激增往往出现在年初,原因不外乎是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的经营思路。然而,12月的人民币存款并未大幅增长,仅较上月增长3800亿元,远低于人民币贷款的增量。企业资金链的紧张可见一斑。据此推断经济形势好转,也缺乏企业层面的微观基础支持。

  因此,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陷入衰退之际,靠信贷投放推动的投资增长,短期看可以暂时扭转经济加速下滑的不利局面。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还是微观主体的盈利预期,即企业的再生产冲动和居民的消费意愿。除了看信贷数据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变化,或许企业利润出现拐点之后,经济回暖才会名副其实。(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