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作为外需导向型的经济体,中国经济似乎正受困于出口的放慢,不过,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坏。
中国经济在去年10月后出现了快速下滑,各项指标显示,宏观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经济快速下滑的原因在于内需和外需同时出现问题,特别是中国企业进入了存货调整期,对上游企业的产品需求下降,导致原材料等产业生产大幅减少。
而外需的变化恐怕还要早。早在去年七、八月,沿海地区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即遇到外需不振的影响,开始出现大批倒闭的现象。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尚没有全面爆发,因而,尽管中央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并进行频繁调研,但是一直没有出台相关对策。
由于中国采取了人民币升值政策,出口产业自然进入调整期。在这个宏观背景下,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型出口企业也面临转型。不幸的是,在出口产业调整过程中,遇到了内外部环境的恶化。内部环境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外部环境是外需开始下降。
据去年11月的贸易数字显示,出口开始急剧下降。11月出口同比增长-2.2%,比10月增幅下降21.4个百分点,比上年11月下降25个百分点,这是2002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如果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那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实际为9.7%的负增长。
而海关总署的最新分析认为,2009年出口规模将在2008年11月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下降态势,其原因是外需萎缩已对中国出口形成了强约束。
外需的恢复自然要看欧美经济的状况。从已公布指标看,欧盟和美国经济都已进入衰退。由于欧美国家处于去杠杆化过程,储蓄率上升,消费大幅下降,因而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不小。据已有研究,欧盟和美国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减少中国出口6个百分点。因此,欧盟和美国经济衰退,必然减少外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下降。
不过,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似乎有些夸大。现在所谓的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算下来大概70%左右。而出口依存度则是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这样计算的结果是40%左右。
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并不准确。由于GDP是增加值,而出口额是产值,产值包含重复计算。因而,出口额占GDP比重的计算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口依存度。经过技术处理,同口径比较的结果是,出口占GDP的比重实际不到20%。
因此,即便外需大幅减少,中国经济仍可以通过扩大占GDP比重80%的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弥补。当然,外需下降对就业的影响的确较大,实际上,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将增加20多万。如果不考虑就业问题,那么出口下降并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致命影响。
此外,出口额的一半左右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增速相对下降较快,但这不会影响到国内的存货消化。而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回调,则也会为下游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如果前期企业原材料库存得以逐渐消化,而且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那么下游企业的盈利状况会有所好转。
已经公布的4万亿刺激投资计划,尽管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难有作为,但无疑会加大投资力度,拉动GDP增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带动民间投资。因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通缩压力日增,银行惜贷,企业投资必然放缓。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大幅降息,利用大面积减税政策,可能是刺激民间投资的有效办法。总的看来,在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GDP全年保8问题并不大。当然,如果政府能够继续推出像3G这种既能拉动投资,也能创造新消费热点的政策,则无疑更有益于经济增长。
虽然外需下降,但天塌不下来。(刘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