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泰富:无知亦有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17:31  《第一财经周刊》

  中信泰富全体董事成员即使不用为错误投资负责,也应为内部监控不善承担责任。

  文|CBN记者 黄运涛

  如果中信泰富知道它当初要购买的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还有另一种意思(业内人士戏称其为I Kill You Later—“我晚点会杀死你”),它或许会在掏腰包时再掂量掂量。

  1月2日,中信泰富在一份公告中称,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正在就外汇违规交易接受香港证券监管部门调查。

  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全体董事被监管机构调查,为近十几年来罕见。

  中信泰富的董事会中有17名董事,其中不乏香港商界名流:董事局主席荣智健为中信集团创始人荣毅仁之子;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为执行董事之一;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身兼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及港交所独立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常振明是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0年代中期,中信泰富这家人脉广泛的企业为投资者所看好,它在香港和内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中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隧道、购物中心和发电厂等。中信泰富股价也一路上扬。与此同时,荣智健在中信泰富的持股也逐渐增加到19%。

  然而,由于押宝外汇交易失误,中信泰富却成为在这轮金融危机中首个被拉下马的中资企业。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披露,受未经必要授权的货币衍生品交易影响,该公司面临近20亿美元的损失。消息公布后,投资者纷纷望而却步,在两个交易日内,中信泰富市值蒸发掉了约23。

  此后,中信泰富与母公司中信集团达成一项交易,用股权换取母公司承担大部分外汇风险敞口。66岁的荣智健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在中信泰富的持股从19%被削弱到11.5%,个人财富也缩水至7.5亿美元。

  中信泰富作为一家成熟稳健、有良好声誉的上市公司,此次巨亏的做法和事后给出的解释却令人感到费解。

  中信泰富的投资失误起因于它对澳大利亚铁矿日益增大的兴趣。投资铁矿是一项资本密集业务,因此中信泰富需要以澳元购买设备和其他必需品。

  本来,企业对自己的外汇敞口进行套期保值是一种常见做法,但中信泰富却匪夷所思地选择了一种所谓的“累计股票期权”的交易安排。这项安排使得中信泰富可能获得的利润有限,但损失风险却无限。

  更令人诧异的是,此次衍生品损失并不是由初出茅庐的交易员的欺诈行为造成,而是因中信泰富的集团财务董事在未取得必要授权的情况下就达成了这份澳元美元外汇衍生合约。事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双双辞职。尽管如此,仍不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市场人士对中信泰富在此次事件中的不满和质疑仍在继续,甚至屡次要求荣智健辞职。

  除了缺乏来自高级管理者的严格监管之外,该公司拖延信息披露的时间也引来外界抨击。中信泰富称,首次发现这一问题是在2008年9月7日,但直到6周后才向市场披露这一消息。

  这显然违反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关企业必须即时公布股价敏感信息的规定。香港立法会议员何振林指控中信泰富有意隐瞒其财务状况。荣智健则表示,中信泰富之所以没有立即披露这个问题,是因为它想先解除这一交易的一部分。

  外界普遍认为,中信泰富违背了香港投资界的一个基本原则:香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应恪守比内地更高的标准—即便它是一家得到部分政府资金支持的公司。

  目前,香港证监会对调查细节的披露很少。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涉及如此重大的损失,全体董事成员均不能以“不知者不罪”脱身,即使他们不用为错误投资负责,也应承担内部监控不善的责任。因此,中信泰富高层仍有可能被监管机构追究责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