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中小企业的难题,成为2009年第一个工作日中佛山决策层关注的焦点。让不少企业受到鼓舞的是,在1月4日举行的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佛山市明确表示鼓励外向型企业拓展内需市场、并给予资金进行奖励。
对内需市场倾注最高热情的,往往都是一些出口型企业。他们在出口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急需找到新的解压途径,而目前的内需指向无疑是“及时雨”。
然而,政府号召,企业踊跃,被寄予厚望的内需市场如何能成为外向型企业过冬取暖的“柴火”呢?笔者认为,企业寻求内需市场并非一片坦途,可能要交不少的“学费”。
出口企业转内销必然要面临许多从未做过的事情。在出口市场,他们往往只需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敲定一张订单,然后按照订货商的图纸生产出产品,运送至港口就“事不关己”了。这种美好的“生活”在内销市场就体会不到了:没有人给他们出图纸,企业必须根据中国人的喜好重新设计产品内涵、功能,要建立分布于各线城市以及村镇市场的庞大渠道,重新学习基本的市场营销。在本就困惑于订单萎缩的“资金危楼”下,企业不仅要熟悉市场,更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开支。
在最近的一两年间,不少江浙企业雄心勃勃地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内销市场,却很快被“炸”得遍体鳞伤后又退出。这不禁让人担心,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在佛山重演?
同时应该认识到:内需市场是否适合所有的出口企业?有些企业专注于出口市场,有自主设计能力,甚至有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已经享有声誉。虽然欧美市场订单下降,但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仍具潜力。对于国际营销经验丰富的他们来说,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市场,或许大有机会渡过这场危机。
而坚定信心要转内销的企业,则不能让“学费”白交。出口型企业习惯了加工、贴牌的生活,对自主品牌、创新长期漠视。转攻内销市场将是他们转型升级的一个有利契机,因为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没有加工、贴牌的机会,只有坚持打造自主品牌,并在营销、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把内需市场这“蛋糕”挖一块到自己的盘中。贾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