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敛才 你准备好了吗(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7:28  《新财经》

  其次,用人是风险性极大的一件事。某种程度上,引进海外人才,将会打破公司原有的均衡,用人机制、薪酬机制,等等。搞不好,对公司的老员工,和对公司有持续贡献的人,就会形成冲击。这种文化重建成本太高。

  第三,期望值要实际一些,不要期望他们马上为公司带来价值。虽然是人才,但他们毕竟是个体。他们的成功,有赖于环境支持。基于此,公司在聘用人才时,一定要把要求落在书面上,一条条量化。光有求贤若渴的心态是不够的,组织架构一定要清楚。说到底,责、权、利要匹配。

  (在猎头公司摸爬滚打十几年的王雅清对海外“敛才”,感觉“目前不乐观”)

  对话三

  李杰

  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

  李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美国克莱蒙大学担任助教和助研工作,在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波莫那分校、拉文大学担任过讲师。后归国。

  李杰很忙。亚太经济学协会第四次国际会议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他和他的团队是召集人。然而,他的海归背景,他的从业经验,都使记者不能放弃这个采访。想让读者听听海归怎么说

  《新财经》:作为海归“前辈”,归国几年,您如何评价国内的大环境以及您工作的小环境。您是否有过“水土不服”?对海外人才来华工作,您有哪些忠告?

  李杰:确实有点水土不服,但是得调整自己的心态。我的忠告是:困难总是比想象中的多,工作总是比想象中的累,人们的理解总是比想象中的少。如果不能改变环境的话,那就调整自己的想象。

  《新财经》:以您对国内金融业的了解,您认为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海外人才的准备?对有吸纳海外人才意向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您有什么建议?

  李杰:我国的金融业是使用海外人才比较多的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我的建议是:对海外人才的承诺,一定要兑现,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否则对海外人才的士气有会是一个打击,不要让他们认为是被骗回来的。

  《新财经》:归国几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生活和薪金等等落差大吗?

  李杰:最大的感触是中国发展太快,自己的选择没有错。生活是有落差,但还是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吧。

  (所谓冷暖自知。李老师的话简洁明了、贴心实际。希望对海外人才有帮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