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找寻从联到合的路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8:31  《环球财经》杂志

  “在经济逐渐趋同,经济合作逐渐紧密的基础上,有共同货币,肯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是亚洲要进行货币合作是有可能的,但形成统一的货币区,或拥有共同的货币安排,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亚元可以是亚洲不同国家货币的加权,亚元和每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固定汇率。内部用亚元统一结算,减少交易成本。对外亚元实行浮动汇率。但是要不要成立亚洲中央银行,怎么组建,职能和作用是什么?要不要按照欧洲央行的模式,比较复杂。”吴念鲁说。

  两次危机成契机

  事实上,影响亚洲各国货币合作的,不仅仅是亚洲人自己身上的“尖刺”。历史上,亚洲各国曾经在货币合作上做过很多尝试,但受到了美国的阻挠。1997年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却被美国财政部不容分说地拒绝了。

  “美国的担心可能是亚洲货币基金将把决策权从华盛顿抢走。” 吴念鲁说。但他认为, 亚洲货币基金可能成为亚洲建设性政治关系发展的催化剂,并且可能为最终实现亚洲货币区铺平道路。

  他表示,在亚洲,目前可以研究的是南边的东南亚联盟和北边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要在这两个组织中发挥好作用,运用好这两个组织的各种机制、周边实现共同安全、稳定和发展。

  东亚各国1998年金融危机后均认识到,只有促进区域合作,才可能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首先在经济金融领域推动区域合作,并取得一些进展,从而培育和扩展共同的经济利益,为进一步拓展政治、安全等方面凝聚共识,为货币合作创造更多的条件。

  “东亚的货币合作应从一些基本的汇率协调机制、促进本地区货币的使用和流通等具体问题着手。”曹洪辉说。

  目前,亚洲各国已经在携手抵御金融危机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13日在日本福冈会见了韩国总统李明博。中韩双方已就签署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达成一致,这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同外国央行签署的第一个本币互换协议。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中国、日本和韩国将设立一个新组织,在银行监管上合作,以作为稳定亚洲金融市场的部分措施。外媒报道称,这个组织还将力促东盟成员参加。组织的目的在于成为亚洲版的金融稳定论坛。

  据悉,新组织设立以后,三国的财政部、银行监管当局和央行等单位的代表将定期开会,检讨各种措施来加强监督金融机构,强化银行信息披露。

  2008年10月4日,东盟和中日韩财政部长曾同意,为筹建中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其中,中日韩3国分担80%的出资额,余下的20%由东盟国家负担。

  豪猪的刺长在肉里,亚洲各国的刺长在心中,这是最大的区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