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激变200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0:4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王安/文

  或许,2008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少有的激荡年份;或许,今天所有对2008的评判分析,在后人看来都是肤浅的。

  还是老老实实地捋捋这一年。

  3月,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叹道:“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此话统领了2008。

  在温总理说这话之前,中国南方遭遇雪灾,大量资产损失,企业业绩下降。

  期间,美国次贷危机效应渐渐显露,其对中国的影响可不止于业界先前估计的中国银行持有美国住房抵押次级债券的亏损,最大的影响当是美联储连续大幅度降息放松银根,令本已饱受通胀之苦的中国经济,又被迫承受大量国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保增长还是压通胀?

  正此时,国际原油价格狂涨,令政府和民众忐忑不安。

  接下来,藏独分子制造了骚乱,其后借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西方一些支持藏独的势力制造了反华摩擦,天昏地暗。这已不限于经济了。

  及至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遭受巨大劫难。也正是由于这次大劫难,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现出的勇气、人道、开放和高效,赢得了世界广泛赞扬,提升了中国的声誉。

  8月,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因为空前的安保需求,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年末航空公司报亏,奥运会成为原因之一。西方记者采访奥运会,忽然发现“北京人不会狂欢”。

  奥运会未完,结石奶粉事件即出,恐慌了公众情绪,蛆橘事件顺势沦为衍生物。而瓮安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以及一人杀六警和“六警杀一人”的传说所引发的民声鼎沸,明白无误地提示:中国社会的一些矛盾已经积累深重,无以拖诿。

  到了9月,美国金融危机轰然杀到,世人震惊。

  此前的5月,股神巴菲特断言,“美国次贷危机最坏的时刻已过去。”

  6月,有央行“出其不意”的动作:在普遍预计5月份CPI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这个出其不意或许可以解读为,一是强力打压CPI,以便在适当时机放开油价;二是越南经济危机,可能有出逃的国际资本流入中国,遂从源头上抑制投资需求。

  甚至到了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GDP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统计局依然否认经济出现拐点,“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央行有密集的降息举动,中央政府有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而之前,地方政府早已按捺不住,兀自出手。

  今日如此复杂的政经局面似乎无比沉重。然而看看过去,仅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沉重的日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