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息拖累银行与否还看贷款增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13:39  中国经济时报

  微言大义张炜

  近四个月来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利率,这是经济下滑风险面前可以想到的结果。同样在意料之中的是,受益于降息利好的股市,本周二却在银行股领跌下大跌4.55%。那么,降息对银行股的负面影响是否被夸大了?

  应该承认,降息对银行股的整体影响是负面的。22日宣布降息的当晚,就有分析师测算出此次降息对银行股的具体影响。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这次降息属于非对称降息,存款降息力度大于贷款,分别降低存款和贷款平均利率为20.65和13.37个基点,对存款略有正面影响。若考虑到资金业务收益率下降20个基点,则对净息差影响为3.9个基点。另外,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构成正面影响。不过,由于国债收益率的显著下降,下降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流动性的收益空间大幅减小了。

  此次降息是预料之中的,在11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普遍预期年内还会降息。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PPI、CPI数据快速下滑,通缩压力已在快速迫近,央行应该继续、快速、果断降息,以避免通缩压力最终变为现实。

  就具体降息幅度而言,则与市场预期略有差异。其一,部分市场预期降息0.27至0.54个百分点,以0.54个百分点为佳;其二,有专家预期是存款降贷款不降的非对称降息,或者是存款降息幅度较大。从实际降息的做法来看,虽然中长期贷款的降息幅度小于预期的降息幅度,但两者的差距不算很大。

  不同的降息安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同。如果降息幅度较大的话,会拉低正利率水平。有专家预计,12月份CPI将快速下落至1.0至1.4%,最快在明年3月份前后会进入负增长。此次降息后2.25%的一年期利率,很容易被认为正利率水平偏高了,从而导致刺激投资与消费的初衷“打折扣”。对银行来说,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及继续存在的降息预期,可能造成储蓄定期化现象难改,付息成本增加的压力难以缓解。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此前几次降息后依然是储蓄热。11月份,上海新增储蓄存款280.3亿元,较上月多增51.5亿元,同比多增153.5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增加252.1亿元,同比多增248.6亿元。按央行上海总部的分析,当月定期存款增加较多,主要与市场存在利率下行预期导致企业和个人存款定期化意愿增强有关。

  再说存款降息幅度若能更大,对银行肯定更具正面效应。降息致使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缩小了,今年房贷新政的实施,7折优惠房贷利率问世,更让银行遭遇房贷赚钱难的困境。此次降息后,5年期以上房贷的7折优惠利率为4.158%,只比5年期定存高出0.558个百分点。而在一年前,5年期以上房贷的8.5折优惠利率与5年期定存的利差为0.8055个百分点。两者比较不难发现,若存款利率降息幅度偏小,会被视作银行股的利空。至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考虑到眼下正是银行对风险高度敏感的时期,惜贷现象在所难免,指望流动性充裕带动贷款规模增长并增加利息收入,在短期内恐怕具有一定难度。

  从本周二的走势来看,银行股被公认为降息政策下的“倒霉蛋”。但需要看到的是,多个银行股的跌幅小于大盘的跌幅。例如,深发展、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分别下跌1.17%、2.67%、2.84%、3.16%。这是因为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对改善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较为明显。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11月份贷款大幅增加,以及商业银行为内需刺激提供的配套贷款,有望使贷款增速超出预期。显然,若经济增长改善得较快较好,银行业的前景不会太糟糕。市场对银行股的反应,有可能出现过度与夸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