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一位在国内某知名财经网站供职的朋友告诉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以来,该网站点击率最高、跟帖最踊跃的都是民生话题。此次会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信号,向寒冬里的人们散溢着温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番高达4万亿元的大单中,民生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总计有2万多亿元的投资关乎民生改善。而在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仅涉及民生工程的即近七成。透过一笔笔真金白银,展望未来几年,一幅幅顺民心、惠民生的投资蓝图引人期待。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这是“为了人民的新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称赞“中国立足民生的救市措施,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相比,中国的宏观调控之策愈加多样有力。加大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城市电网等基础设施投资,最终受益的是百姓,仅以铁路为例,明年计划完成6000亿元基建投资,据测算,可提供600万个就业饭碗。除此之外,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以投资创就业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既让大家“有活干,有钱挣”,又注重“让利于民”、“藏富于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聚焦“收入水平”,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社保、教育、医疗等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助于“鼓起钱袋子”,稳定居民预期,增强消费能力。
与美欧等国家出台多项主要针对金融业的救市计划相比,中国政府近期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措施,将焦点锁定为普通大众,内涵更丰厚,手段也更实在。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标志着保障与改善民生在中国正步入一个加速期,也表明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使政府具备更大能力兑现自己保民生、促民生的理想与承诺,让人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位日本的经济学者撰文感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方面超越了发达国家,值得全球人民尊重。”
在保增长的同时依然心系民生,无疑是中国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最大亮点,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其对提振全球市场信心的积极意义与数字本身的物质意义同样巨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