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万亿投资须防财政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22:45  中国报道

  张晓晶

  引言:

  内需的根本在于消费。政府一方面在短期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需要花更多精力来调整宏观经济收入分配格局,使得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也曾经大规模投资以扩大内需。而此次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与1998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亚洲金融危机基本是亚洲地区出现问题,中国主要是局部受到影响,可以选择的拯救方式相对比较多,比如出口等,而当前,金融危机已经扩展全球,全球经济下行,外部压力比1998年时大得多。

  与现在相比,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要更缓慢一些,而经历过10年充分的对外开放,取得很多成绩的同时,因此而承担的发展风险也变得更大一些。从总体情况来判断,当前的危机肯定要比1998年时严峻得多。

  而从政策规模上来说,这一次4万亿的投资规模要远大于1998年,反应速度也比1998年时快得多。可以说,这次的投资重点,是更多强调了民生和就业问题、投资落实、投资实际效果以及投资效率。甚至在投资4万亿的政策还未出台时,就有研究者提出,扩大内需一定要与科学发展观相协调,要注重效率,真正改善民生,而不仅仅是提升GDP数字。1998年,应对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经验还比较少,对有些问题考虑就不是很周全。

  突击花钱是否会放缓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其实,这也就是怎样在保增长和科学发展观之间寻找平衡的问题,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涉及到短期的宏观经济稳定和中长期改革以及制度推进问题。应该说,政府已经努力在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希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与转型。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已经有很多措施旨在结构调整方面,比如对于社会保障、医疗、中低收入阶层的工资调整等方面的关注。当然,也有一些政策似乎与结构转型不太相符,比如提高出口退税率。但正如中央领导人所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条就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当前状况下,短期内拯救经济也非常重要。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的扩张性政策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前段时间,笔者在香港与众多国际经济专家交流,他们普遍认为中国这样的措施对于拯救世界经济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火车头,中国采用这样一个刺激性的计划拉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来说本身就是贡献。另外,投资和进口的增长有着高度一致性,扩大内需的同时肯定要扩大进口,即使进口速度不是很快,对国外原材料等的需求也会有所上升,这其实是从拉动其他国家外需的角度,对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

  客观来说,4万亿资金的监管有很大难度,资金使用出现问题几乎无法避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公共投资本身就存在这样的弊端:缺乏效率以及容易滋生腐败。前段时间,有各地的交通局长接连下台,与之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不无关系。

  需要关注的还有未来的财政风险。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从三个方面加大财政风险:1)导致中央财政赤字上升,两年中央要出1.18万亿。这些钱从哪儿来,肯定要发债,从而产生财政赤字。2)导致地方负债上升。目前地方政府已有大量负债(约有8000-10000亿)。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土地财政)没有了,财政状况更不如前。而同时,4万亿的投资计划,地方政府跟进至少在三分之一左右,这使得地方政府的负债进一步上升。3)银行坏账进一步上升。我们估计这4万亿的投资计划也需要银行的配套资金(和98年一样),而公共投资可能存在的无效率(包括一些项目未成熟就仓促上马),会导致银行坏账率上升。除了这些,再考虑到社保欠账、外汇储备账面损失等,综合起来,国家的财政风险会更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