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的萧条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4:57  《中外管理》

  文/金岩石

  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逢8必有一次大萧条。更让人吃惊的是,三次萧条的逻辑和结果竟如此一致。

  “蒙牛”液态奶在香港市场重新上架了。这是“三鹿毒奶”危机结束的标志。这场危机像金融海啸袭击美欧金融业一样,波及到整个中国的食品行业。痛定思痛,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想不应该仅仅归结为几个从业者的贪欲和质量检查的缺失,还应反思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再深入一步,那就是乳品行业的“增长极限”。

  牛奶何必走入寻常家?

  1968年,罗马俱乐部把许多学者的观点编辑成文,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都斯教授执笔完成了一部未来学名著:《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警示了人类生存困境的危机,提醒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经济增长的威胁。地球上有许多事情,有时要不断回归常识才能理解。

  中国人是吃猪肉的民族,却没人爱喝猪奶,于是吃猪肉喝茶水成为天经地义。现在消费升级了,我们也要喝牛奶。而要达到欧美的标准,一家人需要有几头牛提供鲜奶,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承受吗?如果四岁以上的牛就是不能产奶的老牛,我们又如何保证产奶的牛都是四岁以下的?所以,吃猪肉的民族要喝牛奶,牛奶就必然是奢侈消费品。既然是奢侈品,那就不该在中国生产这么多,不该卖这么便宜,更不该出口到国外!换句话说,这个行业在中国就不应该做这么大,或许这就是乳品行业增长的极限。

  企业制度的使命,就是突破人的极限,一是人的生命边界,追求基业长青;二是人的风险边界,追求创新成长。但每一个行业的企业领袖都必须面对行业的增长极限,绝不能肆意挑战自然规律设定的市场边界。古往今来,中国的书画作品中几乎没有奶牛,土生土长的中国牛是黄牛和水牛,这也说明奶牛是舶来品,在中国是稀缺资源。舶来品的奶牛和进口的生活方式都说明乳品是奢侈品,乳品行业就应该遵循奢侈品行业的规则来经营,那就不能追求让十四亿人每天喝牛奶的市场目标。

  经历了一场如此惨烈的行业危机,如果还没有看到乳品行业的增长极限,危机就难免卷土重来。从这个角度看“毒奶事件”,我们应该把这个事件视为自然规律的表态,而不是个别厂商的质量事故。

  领袖要理性高于赌性

  中国的经济成长是就业压力驱动的高成长,在解决失业问题的近期目标之下,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几乎必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今天发生在乳品行业的事件也就还会发生在其他行业。所以,如果不能从“毒奶”危机的处理中建立行业领袖的责任,我们就没有从危机中吸取应得的教训。那么,乳品行业的企业领袖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应该坐下来讨论行业的成长极限和经营模式,在危机中整合市场资源,降低增长目标,规范定价模式。比如说,蒙牛和伊利的团队原本是一家,为什么不能谈谈合并的选择呢?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应该顺势而为,不可逆流而上。两个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是超一流的优秀团队,当然会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嫌。但在危机中,面对自然规律的挑战,理性要高于赌性,合作应高于竞争。

  行业的增长极限是旁观者的问题,却是每个行业的领军人物都必须思考的。由于业内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提出都有利益冲突之嫌,笔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在此提出,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供职于上海交大海外学院金融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