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明
昨日在“2008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国内外专家对中国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给予积极评价。他们提出,中国应加强对基础设施、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应尽快营造较宽松的货币环境。
夏斌说,现在贷款仍然偏紧,应注意银行的惜贷现象。如果要降息和存款准备金率,与其晚降,不如早降。中央银行在调控中,应密切关心物价走势,如果货币乘数有异常表现,中央银行同样可以采取前瞻性收紧措施,这与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并不矛盾。明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会好转。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认为,“中国现在处于引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地位,中国和美国应联手发起一个全球的刺激计划。”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提出,刺激经济的资金应优先用于社会保障和教育方面。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帝芬·罗奇指出,在消费方面,过去14年美国每年消费平均增长率接近4%。在接下来的5年里,预计这个比率会在1%到2%之间,这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慢的,对亚洲和中国来说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摩根大通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主管龚方雄认为,A股见底应该比H股、港股快。大小非仍对股市产生巨大压力,最好是成立封闭基金专门解决小非的问题。在经济相对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