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该不该抄金融危机的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 16:39  《当代经理人》

  经济危机时,绝对是现金为王,所以即使不考虑并购后的消化不良,仅仅因为并购对企业现金的大量消耗,也能让人清晰地认识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融资高度依赖的杠杆收购所拥有的巨大风险。

  文/瞬雨

  金融危机是一场对各行各业都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灾难,然而在灾难背后,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中国的金融业、汽车业、传媒业、石油能源、电子制造等行业,到处都能听到一片对“并购机会”、“最佳抄底时机”的兴奋声音。张朝阳说,金融危机是搜狐实施并购的好时机;王文京表示,现在是中国软件企业跑马圈地的好机会;而联想CFO更对媒体声称将有重大的国际收购计划⋯⋯

  一直以来,“小鱼吃大鱼”式的杠杆收购成为众多企业追寻发展壮大的“最佳途径”。这方面确实不乏成功案例,CA作为管理软件业的佼佼者,几乎一路靠杠杆收购发展而来。但CA在后来却一路坎坷并有成为收购对象的趋势。而从几大投资银行受次贷影响的后果和通用汽车的处境来看,企业规模并不是避免金融危机影响的防火墙;企业规模庞大,加之在行业市场的寡头地位,反倒降低了对市场萎缩的抵抗能力和对风险的化解能力。在经济危机时,绝对是现金为王,所以即使不考虑并购后的消化不良,仅仅因为并购对企业的现金大量消耗,我们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融资高度依赖的杠杆收购所拥有的巨大风险。

  金融危机不是一个产业的危机,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危机。“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直接影响”(林毅夫语)并不代表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尤其对于上下游都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国际化企业来说。身处全球化市场体系,也以全球客户为服务对象,其市场规模必然随经济危机的深入而加剧萎缩。两房、贝尔斯登、雷曼、AIG⋯⋯以致全球救市,却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危机下一步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下一个崩溃的又会是谁。在这种环境下,保持一种置身事外的乐观是毫无根据的。无论是用友、搜狐、联想,还是其他的IT企业,轻言并购在笔者看来都是非常不明智的策略。

  不论是利用经济和市场的低迷扩大自身的规模、补充产品结构,还是为了借金融危机的影响趁火打劫、吃掉竞争对手,采用并购的方式扩张。在笔者看来,都无疑是在旧的产业和金融框架下,按照旧的企业模式进行“发展”,上演一场又一场企业版的“刻舟求剑”。

  日本野村证券在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收购了雷曼亚洲的业务之后,不久就传出20亿美元的亏损预期。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一下这场以美国为中心、席卷欧亚、从信贷危机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与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危机的相似之处,以及危机之后不能被忽视的日本遭受的巨大损失。依靠金融资本主义扶持建立起来的日本经济,在一场几乎超越企业层面、被人们惊叹为“日本买美国”的并购中,以惨痛的教训收场,并承担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衰退。究其原因,我认为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赌徒与赌场的博弈。那么,这样的博弈中,赌徒能够获胜么?其间的利弊得失,对于沉浸在机会喜悦中的中国企业,又该是怎样的启示?

  而实际上,VC、PE、投资银行,金融资本主义几乎一手炮制了现代企业(尤其在高科技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扩张的路线图,并购只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投资银行消失、金融资本主义破产的今天,继续沿用这张路线图去追寻发展的未来之路,对于新生的中国IT产业来说,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危险的。

  走出危机,至少在危机中屹立不倒,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似乎百试不爽的并购途径,变革企业扩张发展的方式方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