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契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 13:42  南方日报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汪炜:

  借危机促中小企摆脱“野蛮生长”

  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亏损1.07万家,亏损面积达19.6%;停产、半停产企业约1300多家,占了企业总数的2.6%,而温州的这类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8%。

  浙江民企的草根性决定了它的初始产业形态:加工贸易和出口导向的制造业。浙江民营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和标本。但同时出现严重的产业、市场、经营模式的路径依赖。企业普遍存在产业锁定、市场锁定、管理锁定,不愿意改变,缺乏创新动力。

  而浙商积极进取、甘冒风险的经营风格和近万亿的民间资本,又使浙江民企难以抑制发展的冲动。总体上,浙江民营企业已经陷入没有方向的盲目发展状态,套用房地产商冯仑的话说就是“野蛮生长”。

  一方面,工业投资严重不足。浙江工业投资增长在全国偏低,后续力不强。当前,浙江省投资增速远低于江苏、山东等地。

  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本性投资。浙江银行机构的存贷比奇高,企业四处寻找资本性投资和交易机会:矿产资源、房地产、股市期市。

  由于国内经济体系和市场体制的历史原因,内源型发展的浙江民营企业有从事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轻型加工业和大量依赖国际市场的传统,而且浙商兼具经营才能和刻苦精神,使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由于成功而长期锁定,从而制约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于是,转型升级的“奶酪”被错过了。而过度的资本性投资,又使企业的流动性迅速消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危机所描绘的传统产业“末日竞相”对浙商形成的理念冲击,远甚于任何一次由政府和学者鼓吹的产业升级转型号召,中小企业也开始努力摆脱“野蛮生长”,通过积极转型升级来应对国内市场秩序、消费机构变化、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

  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顾环宇:

  企业学会冬泳更积极

  面对金融危机,有的企业家在说,冬天到了,棉袄在哪里,羽绒服在哪里;而更积极的企业家则在说,冬天到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冬泳,怎样去锻炼肌体。

  新华社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局获得的数据显示,广东省2008年1—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坚持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有着更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如今很多大品牌客商和大零售商,都在寻找新的、稳健的供应商,供应链发生了变化,是重新洗牌的过程。品牌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占得先机。

  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在用中国制造,但从来没有尊敬过中国制造,一旦富裕之后就可能很快脱离中国制造。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海尔在最开始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请了意大利最好的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很符合欧洲人口味的冰箱。有调查机构做了一个市场调查,第一轮调查结果显示,当不知道这个冰箱品牌的时候,10个人中有7个人愿意买,且心理价位不低。第二轮调查中,贴上海尔的商标,10个人中有10个人不知道海尔来自中国,人们以为海尔是个北欧的品牌,有5个人愿意买。第三轮调查中,表明海尔是中国品牌,第一轮7个想买的人表示放弃购买。这就是中国制造面临的现状。

  中国制造若想获得尊重,必须做到三管齐下。一是企业品牌,二是区域品牌,三是国家品牌。其中区域品牌对于这个区域的制造,对于这个区域能否获得尊敬,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在论坛上,想把两个月以前对容桂的三个期待再重申一遍:期待容桂能够诞生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期待容桂能够抓住鲜明的区域品牌个性提高创造力,期待容桂能够成为缔造世界品牌的中国企业家们的精神家园。最后,期待容桂,顺德,珠三角所有的区域和所有的企业家依靠品牌让我们这个国家、让我们民族更受尊敬。

  统筹本报记者熊乐平本版撰文本报记者熊乐平雷辉摄影本报记者卢慧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