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仁宇:扶持中小企业应有长远眼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 02: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

  2008年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特殊年份。上半年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民币升值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进入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本已受到影响的外需市场雪上加霜。

  近期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集中出台了一批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具体包括国家将加大投入、增强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并在政府采购上体现部分优惠。无可否认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扶持的正确性,但具体的方式仍值得商榷。

  首先,如何选择合适的中小企业进行政府扶持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政府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不存在选择问题,在特定行业里大型企业相对垄断,无论收益如何都代表该行业的平均水平。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补贴却缺少有效的信息暴露机制,出现逆向选择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在大规模政府投资背景下,各种资源的使用将遇到一个突然的需求冲击,例如能源、建材、资金都会有一个需求高峰,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不过我们认为,短暂的低谷之后,由大型企业生产加速带来的外溢效应将会回补中小企业的前期损失。

  第三,政府的干预可能会造成中小企业之间的扭曲竞争。正如前文所述,政府分配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完全的均等和合理并不现实,资源偏颇带来两方面的效率损失。一是投入到效率较低企业带来的选择性失误。另一方面则可能诱引中小企业寻求政府帮助带来的寻租性资源浪费。当然这些问题同样会出现在政府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帮扶上,但无疑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将更为严重。

  与国有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更体现市场经济精神,它们数目众多且竞争激烈,更适应市场法则。对于这样一类企业,政府的鼓励促进手段与国有大型企业截然不同,它们更需要的是政策环境公平、政府审批简便、准入资格降低等外部性环境公平。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市场竞争自动走出低谷,同时实现优胜劣汰。

  指导意见中的加大政府投入、扩大信贷规模、倾斜性的政府采购计划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短期内会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长远来看,构建合理高效的市场环境、提供更有效率的政府服务、保证充足高质的人才储备将是更为有效的扶持手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