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召开的第5次中美战略对话(SED)是美国财长保尔森的“告别演出”。保尔森强调,此次会议将更关注长期经济伙伴关系的基础问题。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将如何运作SED是令人异常关心的问题。这也使得此次对话具有某种“过渡性”(移交)和“宏大叙事性”。保尔森既希望能在最后的任期内提高SED的“产出效益”,同时也希望SED的议题跟过去相比,更具备整体框架性和存在可挖掘的潜在空间。但毕竟,奥巴马是依靠“公平贸易应该赶走自由贸易”上台的(尤其指责中国汇率操纵方面),而我们对保尔森的继任者盖特纳的“心机”又知之甚少,就像美国著名的中国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说的那样,“汉克(保尔森)对中国有热情,尽管不会说中国话,而盖特纳尽管会说中文,但却不见得有热情。”
不过,我们需要看到,跟SED刚刚诞生时候的情势相比,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保尔森建立中美战略对话之时,就表示SED是“拷贝”日美战略对话模式。日本从1965年起一直保持对美国的顺差、美国利用对话平台要求日本在钢铁、农产品和家电关税方面的让步、美国人成功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广场协议使得1美元兑换238日元升到94)、美国人利用这一高级对话平台要求日本开放金融市场等等。简单的说,日美战略对话模式就是“施压模式”。
学者理查德·库珀认为贸易和经济领域中的“施压模式”形成于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即如果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那么就意味着中国对美国出口依赖大于美国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美国对中国而言比中国对美国更显得重要,那么话语权较多地落在美方手上。的确,日美和中美在战略对话建立之初,都完全符合此模式。例如中对美出口占GDP比重最高达到8%,而美国对中国出口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0.8%以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4次保尔森的SED每次召开,人民币汇率就要大幅度升值来予以回应。但是,12月4日召开的SED让该“铁律”失灵了,人民币汇率最近连续跌停。
毫无疑问,这反映了SED的“施压模式”的基础性条件已经发生非常重要的变化。美国陷入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动荡中,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缩水,而中国给美国提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食品、玩具、衣着)需求弹性较小,而且竞争力很强(比如中国的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墨西哥),美国人比以往都更加欢迎低廉的中国产品,使得其生活开支不至于恶化。另外,中美贸易依赖也开始发生“对称化”转变,尤其是中美两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特别是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上的贸易互补性大规模增加。最近,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要远远高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形成“非对称依存度”的逐步平衡。
更重要的是,美国应对危机出台的财政货币刺激,归根结底是需要印刷美元和发行国债来支持的,而中国天量的外汇储备构成了对美国拯救行为的重要支持(且不要说中国对美国其他的金融支持)。如果中国考虑到美国救市需要牺牲币值为代价,而对美元资产进行抛售的话,那么美国不得不考虑到币值恶化情况而降低对美元印刷行为的“强度”,这使得美国救市变成具有外在约束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在经济战略层面上比任何时期都要“依赖”中国,这也是SED的“施压模式”几乎完全失灵。于是,12月4日开始的SED将是一次体现中美两个国家在贸易和食品安全、金融领域改革、能源、双边投资以及环保“对等合作”的沟通平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