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必须找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6:49  《新财经》

  产业转型的调整难度不容低估。中国企业经历了一个较长周期的扩张,很多企业没有面临过转型的压力,缺乏应对周期波动的经验。近期,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分析,美国经济此次的大幅波动,是从“工业产业”转向“资产产业”、从“工业社会”转向“风险社会”、从“传统储蓄”转向“资产储蓄”的转型失败,才导致了如此大的波动,是对转型失败的一次总调整。但美国的调整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实体经济依然在增长。相比之下,中国的不少企业,例如房地产业企业,成长环境相当好,就像温室的花朵,要转型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调整成本。

  在转型方面,有不少成功和失败案例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和日本高雄在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时期十分繁荣,但因为不能适应转型压力,日益边缘化。所以,不少研究机构把转型失败说成是“高雄化”。日本的转型经验相对来说更为正面些,在日本经济快速成长初期,也是主要依靠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但是,中间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型,日本很多优秀企业管理和技术的进步,正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日本完成转型之后,又经历了一个所谓的“第二次春天”,再次经历了持续时期很长的增长。

  扩大内需是必经之路

  下一步的宏观政策,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转型应当会成为两条关键的政策主线。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对美国和欧洲出口下滑,要防止经济过快回落,扩大内需是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初期,国民储蓄(政府、企业、居民)中,居民储蓄所得占国民收入比例是较高的。近十年,居民储蓄所得占国民收入比例稳中趋降。因此,隐含的政策含义很清楚,就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储蓄,增加居民所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没有这些实质性措施,内需的扩大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要降低政府储蓄,财政政策比较典型的是减少经常性开支。同时,减税应该是重点,比如消费税转型,原来担心税前抵扣会导致企业大幅投资引发经济过热,现在经济进入回落阶段,这个顾虑就不复存在。从企业角度看,降低企业储蓄需要强调分红,同时,调整企业结构,打破垄断。当前,中国企业的利润贡献结构呈现非常显著的特征,上游垄断企业集中了相当大比例的盈利,中下游企业则面临十分激烈、同质化的竞争,需要作出调整。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应当对中国经济过于悲观。应该说,从全球经济体系的比较看,中国是当前最有条件应对全球金融动荡和流动性枯竭的国家。中国有强大的国力,雄厚的财政实力,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庞大的内需市场。

  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顺利度过转型期,进入一个以内需、技术进步作为经济主要推动力的时期,也进入一个新的、持续较长时期的增长阶段。转型期必定存在阵痛,犹如汽车转弯时须减速,转换新的发动机需要磨合一样。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能总是与越南、马来西亚比谁的产品更便宜,我们必然要与韩国、日本比谁的产品质量更高。

  房地产、汽车和信息技术往往是扩大内需比较好的增长点,中国要重新启动这几个增长点,还有一些难题需要克服。比如,当前的房地产价格已经经历了快速上涨,正在进入调整期。要再次扩大房地产市场,需要消费能力的积累。

  从发展趋势看,还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划分,政府更多承担中低价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高收入阶层则主要通过市场购买来完成。如果经过分类后,对房地产价格的直接管制就没有太大必要。到时候,房地产行业可能会重新活跃,但并不能表现为房价大幅上涨,中低价房的消费会成为亮点。

  另外,由于三鹿奶粉事件,必然会促使公众更关注食品安全,促使企业保证产品质量。这需要放松对食品价格的管制,在奶粉中加入有毒物质,无论怎样惩罚都不为过。但是,还需要分析深层次的原因,除了食品监督方面的缺陷外,少数公司的牛奶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走的是低价格竞争、不顾及质量的路线。所以,需要放松价格管制,强化质量监督,鼓励企业技术进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