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融资融券姿态是否救市(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23:16  《英才》

  被捆绑的工具

  意图在融券本就没有做空威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保险栓”,然而市场并不“买账”。

  尽管融券的做空尚缺乏市场条件,但看到大盘继续大幅下行后,“护盘心切”的管理层还是出手了。

  近日,就在联网测试前夕的10月17日,有官方人士申明,“我国的‘融券交易’并不等于‘卖空交易’,即将推出的业务试点中的融券交易,要求投资者先借入股票再卖出,卖出的前提条件是投资者证券账户中要有真实股票,不得先卖空,再借入。”为避免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出现市场操纵行为,监管部门设定了比较严格的监管规则,包括融券做空的报价必须要高于前一交易日价格,交易所会对融券做空交易行为进行前端控制等。

  显然,管理层的意图是在融券本就没有什么做空威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保险栓”。然而,市场并不“买账”。当日市场反应颇为平淡,大盘全天围绕1900点小幅震荡,收盘仅上涨了15点。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新设计对于融资融券特有功能的发挥不能不带来影响。

  一般情况下,融资融券的功能在于,可以将更多信息融入证券价格,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时,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而照上述的设计,融券的功能显然被抑制了。“融券一定是一种做空的机制,如果不能做到,那么融券的意义就不大了。但在目前的限制规定下,长远来看必定会削弱融券做空的功能。”金元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徐传豹向《英才》记者表示。

  这样看来,现在的融资融券机制最终带给市场的是,短期内对市场积极意义并不大,基本不能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而长期的功能却被弱化,“如此这般救市显然只是一厢情愿,顾此失彼,不合逻辑。”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姿态”救市的隐患

  “中国的救市实际上只是一种姿态救市,并没有拿出最根本的救市手段来。”

  事实证明,融资融券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救市载体,但为何还被拿来推出?

  “一方面可能与管理层对这一工具推出后的市场形势估计不足有关。很大一部分问题则出自管理层对救市的态度上。”一位市场人士向《英才》记者表示。

  自美国金融海啸形势恶化,股灾向世界各国蔓延以来,各国纷纷出手救市。在大的背景下,中国管理层也出台了各项救市措施,但力度非常有限。

  比如单边征收印花税利好。从历史看,每次调减印花税都未能扭转股市本来的趋势。即使今年4月印花税从3‰调减为1‰,也只能让股市维持9个交易日的反弹,然后继续回到漫漫“熊”途。

  还有一并推出的汇金公司增持三大银行股份的利好,其实这也仅限于一个救市信号的范畴。实际上,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大大低于市场预期。9月23日,汇金公司仅仅购买了三大行各200万股权,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实汇金的行为相当理性,增持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操作意义。

  然而,这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动辄上千亿或是上万亿货币量的救市举措而言,“中国的救市实际上只是一种姿态救市,并没有拿出最根本的救市手段来。融资融券其实也是一种姿态救市。”上述市场人士如此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