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下调前谁在痛苦谁在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15:17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并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认为,参照以往政策的征求时间,这个过程至少要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年内下调油价基本无望。(11月29日《新快报》)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贴了一张面值两毛钱的邮票去寄信,几天后因邮资不足被邮局退回。这人很生气:“邮票是涨价前买的,这能怪我吗?”而某位石油公司的员工在面对车主油价质疑的时候,竟然也沿用了如此逻辑——“这批油是140美元一桶时进口的,卖不完不会降价。”同样荒诞的逻辑,前者大可一笑了之,而后者给人带来的,更多的则是愤怒。

  回顾自去年一月份以来国内外油价走势,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原油价格由55.4美元/桶攀升至140美元/桶的过程中,国内93号汽油价格毫不犹豫地从4.90元/升涨到了6.37元/升,而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国际油价从140美元/桶回落到50.77美元/桶,国内油价却依然雄赳赳不见低头,93号汽油价格至今仍是6.37元/升,各地虽有差异,但大体不会相差太多。遥想当初,国际原油价格暴涨时,国内石油企业在那儿哭爹喊娘申请涨价;而今国际原油暴跌,国内三大石油集团无一例外选择了闷声发大财,无人再提“国际接轨”。种种怪象说明,在国内石油领域,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几乎丧失殆尽,而价值规律的主导作用更是无从体现。

  据报道,中石化2007年赚取了565亿元的巨额营业利润,却还从中央政府那里索要了123亿元的补贴。中石油2007年净利润达1456.25亿元,还要申请国家补贴——一个赚取了巨额利润的企业到头来还要向国家伸手要钱,都是一种近乎无耻的行为。而对于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来说,垄断企业对于其收入的侵占更不言而喻。国际油价上一次每桶50美元左右的行情出现在2005年6月,那时国内的93号汽油为3.96元/升。按照国内成品油每天数以亿公升计的消耗量,只要油价一天不降,这些国内石油巨头就可以获得十多亿元的超额利润,本应属于老百姓腰包里的钱就会源源不断流入石油公司的账户。

  让人倍感无奈的是,在这等待油价下调的一个月里,广大车主们还得默默承受本不属于他们的负担,而有一小撮人则定会为油价下调的姗姗来迟而偷笑。

  康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