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若愚:中国玩具工厂能把住安全关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09:23  东方早报

  沈若愚

  日前,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中国制造的玩具如何把好安全关的问题时表示:“在这方面,我们既要重视,采取相关措施,也要采取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来加以分析。比如说,有的玩具生产商是根据外国的订单、设计来进行生产并出口的,而后来调查的结果证明,问题恰恰是出在设计的环节,而设计是外方提供的。我们也要求中国玩具生产企业不仅要重视自身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同时也要对外方提供的设计结构进行把关。如果出现外方设计结构不合理产生安全隐患的,这样的订单一律不能接,这样的产品一律不能生产。”

  对中国的玩具生产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样的任务,中国的玩具生产厂商有相当能力完成,但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笔者曾经在制造工厂里工作多年,虽然是外资企业的中国工厂,不是玩具代工厂,但也看到过不少设计本身的缺陷。

  笔者在一家化妆品厂工作时,一次,国外的研发部门设计了一种料体装在透明瓶子里,瓶子的底部贴上标注品名、色号之类标签的唇彩。该系列唇彩有许多不同颜色的产品,我们发现几个色号的产品由于颜色的类似,贴在瓶底的标签上的字无法辨认。于是和总部研发部门交涉,一开始他们百般抵赖,或是认为工厂大惊小怪,后来在事实面前他们只能承认失误,调整瓶底的标签颜色了事。

  虽然我举的例子不涉及到安全问题,厂家是有可能发现设计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种种缺陷的,但要付出的成本很高。

  首先是沟通成本。和国外的设计、研发和市场部门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据笔者的经验,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生产部门的地位总是要低于上述其他部门,沟通起来就很困难,更不要说是代工厂和国外的玩具巨头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报废成本。发现问题,肯定会造成部分材料甚至成品的报废,而报废肯定涉及到费用。这笔报废的成本由谁来承担是个大问题。就算是在一家公司,核算的时候,往往也会让生产部门承担这样的费用。现在涉及不同的公司,吃亏的肯定是中国的制造工厂。在商言商,如果账算在自己头上,一旦发现了什么问题,而且看上去问题不是很大,工厂会不会装作没看见呢?

  再次,很多局外人不知道,与很多“创作型歌手”拿别人写的歌署上自己的名字一样,不少大公司存在“拿创意”的现象。工厂设计研发了一些新产品,然后推销给大公司,大公司的相关人员看中的,就拿给主管看,这时候往往就变成他们的创意了。所谓“外方提供的设计”,有时就是这么回事。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现什么纰漏,制造工厂更是有苦说不出。

  况且上述都是些能挽救的情况。一旦出现外方设计结构不合理产生安全隐患,并且无法改进的情况,所涉及的成本更是巨大。要求厂家“这样的订单一律不能接,这样的产品一律不能生产”,从道义上说是正确的,但操作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

  (作者系公务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