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钊:4万亿尚不足于撬动宏观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19:4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文钊 4万亿的投资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水平不至于滑落到8%以下?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太过乐观的说法。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说,4万亿是社会总投资的一部分。他并透露,去年全社会总投资超过了13万亿,今年要超过17万亿,明年20万亿左右。这一数据推翻了之前投行的种种预测基础。

  之前,各大投行都将4万亿投资作为新增投资来计算,并且认为4万亿投资可能拉动GDP 1.5-2个百分点。实际上,如果按张平的预测,明年的全社会投资增幅大约在3万亿左右,增速降至18%左右,而2008年,前十个月的投资增速达到27%。以张平的数据测算,增量超过4万亿元。

  全盘来看,尽管2009年中央计划加大投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投资增量和增速都将大大低于2008年。这也表明,在各方普遍预期不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投资刺激计划,很有可能出现投资增长大幅度滑落的情况。而中央以1.18万亿带动社会投资,正是希望以此稳定预期,使投资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这也表明,4万亿的投资估计不大可能拉动GDP 1.5到2个百分点。如果从2007年的情况来看,国家投入固定资产的预算内资金,接近6000亿元。要知道2007年投资总额达到13.7万亿元,整个投资对GDP 的贡献不过是4.9个百分点。而4万亿投资不过是20万亿投资的1/5。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也表示,根据测算,4万亿大概每年会拉动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

  实际上,地方公布的超过10万亿的投资规模,大体也都在全社会投资的大盘子里,而绝非新增投资。各地公布的投资计划,大体上跟中央投资4万亿的效用差不多,就是力保投资水平不会大幅度下降。

  这也意味着仅仅依靠投资拉动,不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客观地看,4万亿投资更多地表明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即政府愿意付出更大努力,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稳。

  在这种格局下,如果情势需要,政府投资强度还可能继续加大。不过作为救急之举,投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放大,无论国家或者地方投资,在速度与规模上总是有天花板的。要受到各种限制,即使不考虑规划因素,在资金与资源投入上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所以,对投资拉动的期望应该更客观一些。

  这也使得政府需要从更广的视野考虑问题。投资能解决救急问题,却不能给经济提供持久的增长动力。并且中国本来就希望更换增长引擎——至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没有那么大。如果预期悲观一些,明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是零贡献。如果消费预期也趋向于悲观,而决策层面又不能够通过政策调整稳定消费预期,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我们该怎么办?乐观一些看的话,可以说,中国经济中有韧性的东西很多。即使1998年,如果完全靠投资拉动解决问题,中国经济可能也不会迎来2002年以后的新增长周期。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对金融业的管制也是从那个时候逐渐放松的——比如说信贷额度的取消,令人奇怪的是在2008年这一政策曾一度被作为控制信贷最有效的政策。

  从大的格局来看,1998年之后,中国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转变与开放进程,也可以认为是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过程。没有因此释放的增长潜力,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行情。

  所以,关键还在于如何通过政策调整与制度变革释放被压抑的增长动力。即使是居民消费,如果妥善解决居民保障,恐怕没有谁会视消费为大敌。即使如住房,如果房价在更合理的水平上,相应的财税政策乃至金融政策有更合理的安排,相信那些持币待购者也会更积极一些。

  举简单的例子,很多银行按揭律师费都要买房人负担,但律师代表的是银行的利益。再如按揭需要买房屋保险,这笔费用是由买房人承担的,受益者还是银行。实际上无论是大的消费如购房,或者日常消费中,老百姓面对的不合理因素很多。消费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刺激的,而是有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和适宜的消费环境和空间。

  事实是,这些话从1998年就开始说了。如果有心人可以回顾一下那个年代发布的各种政策措施以及专家们的锦囊妙计,对于消费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时期,问题是那时候的反省到现在也没有变成可以让我们安心的现实。所以这一次,我们面对的困难才会如此之多。

  因此,我们期望看到的是通过新一轮的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如果仅仅从表象的投资拉动入手,很可能事倍功半,反而给未来留下更多、更难解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