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航:大赌伤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14:27  《第一财经周刊》

  为什么无论石油价格暴涨还是下跌,那些航空企业总是排在损失名单的最前面?

  文|CBN记者 常怡

  当纽约市场的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的价格时,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长松了一口气,它们纷纷降低机票的燃油附加费来与自己的顾客一起庆祝这个时刻。但也有例外—有的航空公司却要在这一时刻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付出惨重的代价。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国航)11月22日发布公告披露,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当时燃油价格以及套保合约测算出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31亿元,较第三季度报告所披露的公允价值损失扩大21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国航在国际油价位于最高点时,对油价的未来走势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公告显示,国际油价在7月11日达到每桶147美元的最高点,国航却在当月与若干对手方订立燃油保值合约,约定于合同期间,公司有权以约定价格按照事先确定的周期从对手方买入一定数量燃油;同时,对手方也有权以约定价按照事先确定的周期向公司卖出一定数量的燃油。这些燃油保值合同,让国航买入燃油的价格远高于市场出售燃油的价格。

  国航目前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7月间订立,期限最长至2011年。“燃油成本是公司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已占总运营成本40%以上,公司订立燃油套期保值合约的目的是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锁定燃油成本,尽可能避免因燃油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国航表示。

  国航是中国最早开始利用燃油套期保值控制燃油成本的航空公司。其2005年就开始公告燃油衍生品保值收益。随着此后几年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国航在燃油对冲业务中尝到了甜头,仅2006年上半年,国航燃油套期保值比例就达实际采购油量的40%,收益3.38亿元人民币。而到2008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在国航的示范下,另两大国有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也都参与到燃油保值交易中来。

  然而,燃油套期保值本身就是一场赌局。显然,这次国航赌输了。而在国际衍生产品交易这个大赌局中,似乎中资企业总是面临亏得比赚得多的困局。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陈久霖由于受到交易员的蒙骗和高盛等国际咨询公司误导,造成该公司在石油衍生品相关交易中的巨亏,成为第一个因触犯国外法律而被判刑的中国在国外挂牌上市公司的总裁。中国航油2003年开始进行衍生品的投机交易,并在最初的交易阶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这种局面在2005年发生改变,仅在几个月中,公司在石油中的亏损额就高达5.5亿美元。

  这样的教训并非不惨痛,但无奈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期货市场,国航等航空公司目前只能参与透明度远不如监管期货市场的场外期权交易。而这些一对一的场外衍生品合同,其细则往往是由高盛这样的大投行兼交易对手主导设计。

  申银万国认为,国航套保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损失。按油价50美元计算,该公司套保的损失将扩大到42亿人民币。

  而且在套保合约下,国航的盈利状况陷入两难。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调,航空需求将更加虚弱,燃油套保的损失当然也更大。而如果国际油价反弹,燃油套保的损失会减小,国航成本中的燃油费用却会上升很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