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羊慧明:内需主要驱动力应是民间消费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3:45  中华工商时报

  防止经济萧条关键要保护和强大企业群、健全市场预警系统

  本报记者 谭丽莎

   三年前,著名学者羊慧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预言:“高地价高房价将透支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缩短中国经济高增长周期,京、沪房市调整之时,就是中国经济又一轮波动的开始。”(详见本报2005年4月26日头版头条)如今看来他的这些预言不幸言中。日前,羊慧明再次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走向及中国经济的困境与机遇、管理层应采取的对策等作了独家分析。以下是记者和他的对话——

  应对危机须从消除扩散源入手

  记者:当前全球正在联手抗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从G20峰会到OPEC峰会,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达成更多的共识,共同应对危机。你对各主要经济体已经采取的措施的效果及走向如何评价?

  羊慧明:全球化是一种共生共荣的经济生态,而非你降我升的跷跷板关系。只有全球合作,才能战胜危机,共渡难关。从美国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到欧、亚、澳的数万亿美元的注资救市措施,都还只是从危机的被扩散环节入手,而未能有效消除扩散源——房价等资产价格继续下跌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冲击。

  因此,美国政府对因房贷受损的银行、投行和保险公司等的注资,只能暂时缓解被扩散的受损环节的问题,只要房价还在继续下跌,新的房贷损失还在增加,越来越多持有房贷公司债券、股票等资产的金融机构、投资人受损,就会波及到更多机构和投资人,这种一波比一波范围更大的连环冲击的效应是呈乘数级放大的。

  为此,必须从消除扩散源入手,即稳定美国的房价,消除进一步的金融隐患,进而稳定股价等资产价格。美国房地产的性价比目前仍是全球最好的之一,如果美国政府措施得当,比如立即适当放宽移民政策、放松签证,美国楼市很快就会回暖。

  中国经济内忧大于外患

  记者:面对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我国政界、业界、学界比较一致的乐观看法是:中国的金融业基本上还是内向型的,与华尔街的业务关联度小,中国所受的冲击并不大,最多是出口受一定影响。

  羊慧明:中国经济受外部冲击较小,并不等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中国经济的内忧大于外患。首先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比美国还严重,即使没有外部冲击也会爆发。中国楼市面临价格高估、存量太大、需求急剧萎缩三大问题。而且中国房地产总量太大,在GDP中的比例比美国高得多,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占GDP20%以上,一些城市房地产税收占财政收入的50%左右,这是非常危险的。前几年房地产过热,主要是买“涨”抬上去的,世界上近一半的建筑工地在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空了中国这么多房子,一旦房价不涨并且下跌,需求立即急剧萎缩。偏偏近两年房地产开工量大得惊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工面积就达20多亿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小产权房,我估计待售房将超过10亿平方米。如果楼市出了问题,烂尾楼可能将遍布全国大中城市,数以百万套计的空房,3年能消化完就不错了。而体量巨大的房地产开工量急速下跌,必然拉着上下游产业急速下滑。钢材价格在两三个月内跌幅近一半,第四季度钢材订单量同比锐减一半,已经表明危机的严峻性。

  其次,中国股市的问题也比美国严重。由于制度缺陷,监管漏洞和“大小非”泰山压顶,A股形同崩盘,跌幅已达70%,尽管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但市场信心仍受到重压。股市的暴跌使几千万中产阶层的相当大一部分变穷了;同时也蒸发了十几万亿的民间财富,这必然打击房屋、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进而打击实体经济。若不能尽快遏制市场急速下滑的趋势,还可能使内资大量外流,经济出现萧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