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全面拯救楼市方案出台 > 正文
在本次9000亿政府投资政策明确前,中央政府曾前往新加坡考察其住房制度,目前国内是否会借鉴新加坡模式?或是从保障住房倾向于廉租房的声音中看出将倾向于香港模式?
9000亿保障性住房的安排是一个短期行为,更应该看的是各地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安排方面的长期效应。对于长远的中国楼市来说,9000亿的保障性住宅也是杯水车薪。———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
9000亿计划中,进入市场销售的只有400万套经济适用房,三年平均则仅有130万套,还很难暂时撼动10多年商品房占主导的楼市供应。——北京华业地产策划总监邓小虎
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推行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销售为辅的国民住房政策。在过去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共兴建了将近百万套组屋,从而使全国大约84%的人住进了组屋。87%的低收入家庭拥有自己的组屋,其中大多为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厅住房,而租住一居室或两居室组屋的低收入家庭仅有大约11%。
组屋建成后,主管住房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会以国民收入的多寡为依据,按照公平原则予以合理分配。符合条件的住户一律排队等候政府分配住房,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租房待遇,中等收入者则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购房优惠。
凯德置地环渤海区域总经理毛大庆:内地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可能性很小,新加坡政府建立之初,就将住房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民生制度,从一开始就摆在了首要的位置,而其他市场化的开发是以其作为背景运作起来的,因而不存在冲击和影响市场化企业的问题,这点是国内目前不具备的前提。此外,新加坡的国家人口数量可控制,信用体系健全,各项规定都可以顺利推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也可以准确与市场需求对接,而目前国内人口基数庞大,存在不可控制和预测的一面,流动性强,信用体系不健全,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单一城市,也难以推行新加坡模式。
香港模式:香港的“公屋”是“公共租住屋邨”的简称,是特区政府为无法负担市场房租的低收入家庭而实施的重要社会居住保障政策。政府将土地免费划拨给房屋委员会,由房委会招标建设公屋并分配给有需要的市民。目前,香港共有约65万套公屋住房,超过200万人租住其中,约占香港总人口的三成。公屋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从最初的2平米,增加到现在的12平米,生活、社区及康乐设施也很齐备。
高策顾问董事长李国平:就北京的实际情形而言,政府建自持的出租物业,即廉租房可能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廉租房不能建成“贫民房”,新来京的企业白领、刚毕业的大学生、高级人才的引进等,都可以考虑纳入此体系。廉租房也有不同档次和等级,可以使过去的问题相对减少。但是,如何保障分配过程的公开透明,不滋生腐败可能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