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出现大幅下调 > 正文
一周来,政府推出一系列旨在提升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拉动内需,推动基础建设的发展方向。“十项措施”、“七项工作”立即成为热议话题,而4万亿拉动内需的投资预期,也使市场信心开始转向。针对这一宏观经济形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梁小民表示,国际金融形势风起云涌,国际原油价格跌破60美元大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正行至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路口前。
4万亿效应将在半年后出现
作为一系列拉升内需的投资计划,并不能立即就对市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其对经济的提升作用是慢慢体现出来的。以铁路建设为例,目前提出今后3年的建设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但明年的投资仅是1万亿元,因此,对经济的改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市场上对政策反响强烈,股市也出现大幅反弹,这说明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抱有信心,而4万亿政策的推出,更加坚定了这样的发展预期。
应限制垄断企业过高收入
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发展速度,都应该以保证民生为其重点。可以通过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促进企业对员工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
目前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部分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植力度,采取减税或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对待岗员工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而不是简单地将这些员工解雇。
同时,政府应推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目前的收入制度进行调整,限制不合理的高薪,如限制企业员工收入差距比例等。对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应制订更为合理的薪酬制度。而对于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也应摒弃目前投资失败国家背,投资成功则高薪的局面。
另外,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形成低保金额与物价的联动机制。
政府应借机推出燃油税
在国际油价和CPI连续下跌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机制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已经成熟,同时,也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推行燃油税。燃油税的推出已是“老生常谈”,燃油税体现了多使用多交费、多污染多交费的原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税费。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应该利用油价下跌的契机,尽快抓紧其推出工作。而此时推出相关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冲击、物价上涨的压力都不会太大,可说是面临一大机遇。本报记者 吴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