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几点启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02:16  金融时报

  ◎ 中国银行业应从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记者:我知道您在担任工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前,曾担任工行多家分行的领导职务,而且目前正在致力于全力推进风险量化在工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那么,请您从一位风险管理专家的角度谈谈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敲响了哪些警钟,启示是什么?

  白涛:针对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我认为,应该得到三点启示:

  第一,商业银行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信用风险关口。

  商业银行是储蓄投资转化的中间一环,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主体,坚持谨慎的经营理念,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能,是防范信用风险的头等大事。“把钱借给还得起钱的人”是商业银行始终应该坚持的基本天条。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房价下跌超过50%,但香港银行未放松基本的贷款条件和客户选择,贷款拖欠率在1.5%以内,没出太大的问题。可见,商业银行如果执行了严格的贷款标准和风险管理,风险是可控的。

  境内银行主要的业务是信贷业务,影响最大的还是信用风险。所以,一定要强调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强调审慎、稳健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上要加强市场、行业和区域研究,准确掌握客户信息,选择好市场和客户,把握第一还款来源,确保偿付能力,在经济调整周期更应严格准入标准,并做好贷款担保和抵押的动态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预警监控能力,保持信贷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要处理好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关系,不打无准备之仗。

  次贷危机中破产和受损金融机构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把握好创新的“度”。在风险不清的情况下盲目跟进,进入不熟悉和缺乏足够风险控制措施的业务领域。

  美国的金融机构在此次危机中可以说是集体迷失了,但机构反应不同也导致了最终的命运迥异,有的大型投行存活了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及早撤离,受了伤但毕竟没有倒下去。

  境内银行上市以后,对业务和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一定要建立在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上,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按照严格监管标准,确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承受水平,据此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并集中主要资源发展熟悉并具有优势的业务。谨慎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少接触看不清的业务。推进创新和发展新业务时,打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信息资源和人员基础。

  第三,要认清金融改革和国际化的总趋势,始终做好风险监控和合规管理。

  次贷危机发展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逃避外部监管、放松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的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利润增加、股价上升,带来资本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和良好形象,但风险控制放松带来的后果迟早会暴露。

  中国的金融企业在危机中遭受了一定损失,但程度和影响都比较小,并不是因为境内银行的理念更先进、风险控制手段更完备,也不是从业者比那些华尔街精英们更精明,主要还是中国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比例较小,经营活动关联程度比较低的原因。

  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趋势,相信这次金融危机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今后融入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企业如何少出问题将是一个重大的检验。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局面和国内经济调整因素,一定要认真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提升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在各项业务中合规、审慎运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白涛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曾担任工行多家分行领导职务,既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又有宏观层面对经济金融情况的了解和整体把握。近几年积极探索和实践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推动并建立了规范的风险报告制度、风险评价制度,启动了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信息支持平台的建设等多项开拓性工作。目前正全力推进风险量化在工商银行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