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福:危机下的政府映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18:23  《环球企业家》杂志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今年第三季度降至五年来最低,这场在全球迅速蔓延的“金融海啸”正以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向国人展示经济周期的力量。

  两个月来,从美英等欧美发达经济体到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各国政府正在进行“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市场干预:央行为市场注入大规模流动性,为存款和银行同业拆借提供担保,接管或注资那些摇摇欲坠的著名金融机构——曾经风光无限的“宇宙之王”。

  一个新的“华尔街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华尔街无止境贪婪的迟钝反应。眼下的灾难如此严重,以至于很多平素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都认同,必须搭建一个更为严格的监管框架以驯服那些破坏自由市场的力量。一时间,种种有关“自由市场终结”的论调甚嚣尘上,而那些“国家推动发展论”或大规模政府干预的坚定信奉者们则迎来了一生中仅有一次的机会来庆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逆转——没什么能比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主张的坚定信奉者、“史上最伟大的央行行长”、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最近在美国国会山上含辱忍垢地承认自己在贯彻不干涉主义监管哲学方面““犯了个错误”,更能证明政府不应当只承担一个“守夜人”的角色了。

  但这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危险。人们确实应该为政府迅速而果断的拯救行动报以掌声,但如果忽略政府在这场灾难中的核心角色,只会把问题引往错误的方向。回过头来看,这场延续了一年多的危机并不是自由市场的失败所致,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的不当干预相关。

  贪婪而不负责任的银行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固然须要掷于祭坛之上,但我们也须承认,贪婪鲁莽本来就是任何一场经济泡沫的典型特征。正如自由市场的价格由供需决定一样,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也由贪婪和恐惧两股对立的力量所辖。每个人都想赚钱,但谁都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尽管很少有人把自己的成就归于贪婪,但也只是把它换一种说法而已。

  真正的问题在于,天平的另一端,政府对恐惧的必要制衡力量,在1980-2007年这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年代”里缺位了。正是美联储、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政府支持企业”推出的政策,让房地产繁荣难以为继:大幅减免按揭利息税以及房产转让所得税的政策膨胀了房屋购买的需求,吸引大量投机客入场;房利美这样的企业的存在,让放贷机构以为自己的长期风险有政府担保,从而降低了信贷审查标准;而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遏制经济衰退长时期奉行的低利率政策,不但助推了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形成,更是制造房产泡沫的最重要力量。

  于是,在房产价格会一直上涨的幻象中,信贷标准进一步被放宽,华尔街则通过发行更多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来赚取更多的佣金,评级机构则对这些证券给予慷慨的AAA评级。由于资产证券化在全球的盛行,风险得以被全球难以计数的投资机构承担。当危机在去年夏天被引爆后,弱势美元政策伴以美联储在流动性上的开闸放水,结果只是助长了新一波的大宗商品泡沫。当危机在今年初加重时,“按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的会计准则迫使各大金融机构在账面上大规模冲销所持与次级债券相关的资产,这使得即便现金流仍非常健康的投资银行,也会发现自己顷刻间就处在悬崖边上。而美国证监会2007年对做空行为的政策放宽导致“无券卖空”的盛行,则是处于困境中的金融机构的致命杀手。

  要对这场危机进行彻底剖析,厘清责任,恐是接下来数年商业媒体和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在眼下,我们须要坚信,自由市场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政府干预主义的盛行,只会让整个经济体承受活力缺失甚至停滞倒退的巨大代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