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升级,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暴跌。自5月份以来,黄金高位下跌20%、铜高位下跌48%、农产品的领涨者———大豆高位下跌超过45%。仅10月份,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一个月内下跌了
32%,创出自25年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建立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回落,使各国近年来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得到缓解,也给饱受没有“定价权”而反通胀压力巨大的中国一个喘息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近50%。然而,可悲的是中国从没有国际定价权。2003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跃居首位,但没有定价权的中国只有被动地按最大幅度涨价。我国的稀土资源虽然占有世界95%的储量,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始终没有定价权。其原因,中国的战略储备缺位,缺乏定价权的意识。目前,中国已跃为世界第三货物贸易大国,由于国际市场定价权的缺位,无论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中国都丧失了本应具有的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外厂商所定的价格,只能随时无奈承担国际市场投机涨价的风险。
事实上,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决定的,所有相关的数据,如需求量、进口量、库存、产量等基础数据,都会对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些可能影响到价格波动的“中国数据”,几乎都由国外机构公布,中国本身并没有统一的口径和发布渠道,更找不到权威的、全面的数字。这种现象的结果是,众多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贸易的过程中,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造成中国“影响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这次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和下跌,已经不是一个供求关系所能解释的。实际上,石油价格在大幅度上涨和下跌时候,石油供求基本上是平衡的。其原因,一是中国在进行大宗商品采买过程中受到了国际基金和各种国际机构的阻击,二是石油具有很强烈的金融特性,甚至在有些时候掩盖了其商品特性,这样就脱离了简单的供求关系。有一项对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机制调查发现,石油套期保值者只占20%,作用第一位的是对冲基金,第二是投资银行,然后是一些投资者。石油期货的炒家根本不关心有没有油,石油只是炒作的题材。可以说,金融特性突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不再由供需决定。
目前石油、粮食、金属、黄金等大宗现货价格都是参照期货价格定价,期货价格的波动将影响现货价格。一个国家期货市场如果足够强大,成为全球期货市场中心,那么不仅对其他国家期货市场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全球贸易,美国和欧洲都是如此。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成交量的2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农产品交易量占世界农产品的49%,位列第一。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期货价格信息和宏观调控措施上,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仍然有限。在石油和粮食储备以及一些大宗商品进出口上,期货市场是很有作为的,但是这些作为还没有表现出来。多数现货企业还没有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目前有近百家央企从事大宗商品进出口和生产加工,但是参与期货市场的却很少,而95%的国际500强企业都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的粮食企业,目前进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形成有规模的粮食企业至少几十万家,但是根据交易所统计,粮食方面的法人客户还不到1万家。专家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中国期货市场应加快发展,继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危机既是一次严峻考验,又是一个重大机遇,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衍生品发展的问题,需要政策上的扶持,在财政、金融、税收上做出安排。
金融危机给中国加快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一个机遇。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一方面需要中国经济实力,必须千方百计实现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有意识地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参与和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领域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的作用,通过中国经济巨大贡献的需求,影响和参与世界经济的市场化。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不可能局限在中国境内,市场经济也不是中国经济内部的事情。中国只有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践行市场经济原则,中国的市场经济才有合理的归宿。而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周期,中国如果能够自觉担当起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那么,中国也就承担起了一个大国的责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