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蒙牛虎口脱险看资本良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 16:30  燕赵都市报

  冬雪草

  不能提高人民福利层次的工业体制是失败的,如此失败的工业体制对社会又会有何利益呢?救民族品牌于危难之中,是国内资本的责任和良知体现。

  蒙牛11月3日声明称,已和摩根士丹利解除股权抵押,并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此前报道称,牛根生因担心蒙牛旁落外资,不惜发“万言书”向内地企业家落泪求援。包括柳传志、俞敏洪等都给牛根生提供5000万—2.5亿元不等现金,马云、郭广昌等都称愿意援助。(11月4日《广州日报》)

  蒙牛一落泪,资本就伸手。用“危难见真情”来表达恰如其分。据称,10月18日,牛根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同学发出了一份“万言书”表示,由于“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制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或许是出于救蒙牛于危难之时,或许出于中国企业家的互助互帮精神,总之,解了蒙牛燃眉之急。

  蒙牛及其他一些奶企,喝下了自己生产的“劣质奶”,出现了生产经营上的“结石”,生存上的危机。咎由自取!但也有网友认为,作为消费者我应该再相信你蒙牛一次;而中国的大企业就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战胜困难。是的,培养一个民族品牌不容易,民众更希望有关企业能够彻底认识到自己犯下的罪孽,悔过自新,重振品牌。

  我们太多的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这一次蒙牛也差一点落入外资的虎口之中。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惨痛教训: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没有消失的民族品牌,也有不少市场份额萎缩,不复当年之勇。有人叹惜:民族品牌在收购后从地球上“消失”了。

  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企业家,是在帮助一个中国品牌重新“站起来”。蒙牛“虎口脱险”,直接得益于中国企业家的“慷慨解囊”。更加让人欣慰的是,蒙牛虎口脱险让公众看到了国内的一些大企业超越了资本逐利性的基本属性,他们出手及时拯救民族品牌,体现了国内资本的责任与良知,这比拯救一个蒙牛更有典型意义和导向功效。

  纵观此举,国内企业都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资本责任与良知了。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现任首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育琨曾撰文《试问资本的“责任”与“良知”》指出:福特所代表的资本的责任与良知,就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福利层次。这是需要中国企业主恶补的一课。“不能提高人民福利层次的工业体制是失败的,如此失败的工业体制对社会又会有何利益呢?”亨利·福特100年前的这一问,依然让我们今天的企业主无地自容。包括蒙牛在内的那些乳制品企业,乃至所有的中国企业在“提高人民福利层次”上做得如何呢?

  救民族品牌于危难之中,是国内资本的责任和良知体现,拯救与振兴民族企业更有赖于国内资本的责任和良知。这是良好的开端,惟有持续与发扬光大,才能让工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福利层次,才能形成中国工业成功的体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