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方案:多方博弈方收会诊之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15:49  新京报

  全国33家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已联名上书,直言医改方案“落实关于‘管办分开’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路线不清晰、制度设计不合理”,并建议对其作出重大修改。而原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医改协调小组,也有望改为国务院两位分管副总理直接负责。(昨日《第一财经日报》)

  医疗管理体制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这一判断可谓一语中的。目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既是医疗机构的出资方和管理者,又承担着监督医疗机构的责任,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俱乐部老板”的多重角色加于一身,难以使其正确和有效发挥公共卫生管理功能。

  实行管办分离,突出监督职能,既是医改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亦是更大背景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这一方向不容置疑,于根本解决问题也无法绕开。任何实质性回避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的医改方案,恐怕都会沦为小修小补的半成品,无法对应我们已付出的改革代价,也无法回应各方的高度期待。医疗管理体制之弊不除,公共卫生事业的生态可能还会一如当前:各方都是失败者和受挫者。

  医药行业是看得懂征求意见稿的,所以,他们才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建议。只有通俗易懂的医改方案,才能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公开的博弈。事实上,围绕医改,公共博弈又一次呈现白热化。在医患关系中居于强势的医药行业挺身发言,也许有人对这种强者自辩会不满。但是事实一再证明,利益总要说话的,纵使不让它表达,也会以一种无序的方式得到实现。在公共决策之前,如果应有的诉求受到漠视或抑制,它往往会在实际的操作中千方百计“找补回来”。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的现场,求医者与施术者强弱两判时,一个遮蔽了医药行业利益诉求的医改方案,苦果还得由患者吞下。正如“会场之内多些争论、会场之外才少些冲突”一样,决策之前,怕的不是各陈己见,而是四方噤声。可能没有一部政策能像医改方案那样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正因为如此,多方博弈的“会诊”之效才格外重要。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初,人们普遍担心两点:一是高层统筹力度不够,部门权力割据或者各持利益互不相让。二是在政府主导模式下,社会方面的意见难以真正形成实质性撼动。现在看来,由副总理直接负责医改这件关系老百姓生老病死、子孙绵长的头等大事,有利于去除第一种担忧。而在医药行业已经发声的情形下,第二个问题变得既有所改观又更为严峻:如果来自公众方面的声音表达不够或者有关方面对此收听效果不好,在医、患、管三方关系的此消彼长下,普通患者的地位和权益将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