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扩大内需并非权宜之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 01:2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倪小林

  外需减少已成定局,国人自然把目光转向内需。这也几乎成为全球各国对于中国经济一致的呼声。解决思路有两种,一是应急解困,一是改革阻碍内需提振的体制和机制因素,用最有效的方法刺激内需。显然,后者的难度要大很多。

  央行再次降息,连续三次降息目的很清楚要刺激内需,刺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活跃。已有经济界人士判断说,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一段时间。由于出口受到欧美经济下滑需求减缓的直接影响,由外转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稳定发展的火车头,这一点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高储蓄、消费水平低、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等——中国内需有很大的空间,从社会消费实际能力与高储蓄相比也是如此。往往就是这样,顺理成章的事情会让我们忽略曾经困惑我们的难题。目前要让内需动起来,至少有两个问题仍不容忽视:一要关注拉动内需的钱从哪里来?二要关注拉动内需的钱要去哪里?

  其实,这是一个困扰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大问题。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我们并没有在这两个问题上真正找到答案,否则不会经济一遇难题立马想到内需,如今世界经济形势恶化,再提扩大内需必将触及以上两个问题。在此轮启动内需中,我们能不能避免过去的那种靠投资拉动增长,政府投资力度越大,社会有效需求如跟不上,最终大量投资会消耗在投资过程中的老办法,成为后发难题。

  首先要看钱要去那里?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中国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这些年是交织在一起的。上世纪80年代,家电行业一窝蜂上线,那时人们消费能力达不到产能的发展速度,电冰箱和彩电生产线很快从上百条减少到几家厂。后来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楼大厦不断崛起,商品房相继出现积压,同样是人们的消费能力跟不上。眼下,出口遇到美国经济下滑,大量产能将转为内销,原本供应内需竞争就激烈的行业,产能将继续扩张,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显而易见。养老、医疗、子女上学等等这些都是内需资金重要的去处,也是百姓不消费或者不敢大胆消费的原因所在。还有拉动内需消费的投资问题,一些获利丰厚行业的投资,民间资本基本是惨淡经营,支持内需的资金显然想进也困难。最近又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钱去那里不清楚,单以为由外转内就能拉动经济恐怕是一厢情愿。

  而第一个问题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我们可以回到高储蓄的问题上,近几年根据一些权威的经济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我国的储蓄虽高,但结构很不合理,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政府储蓄,企业储蓄、百姓储蓄,而且差距有扩大趋势。而导致储蓄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增幅不断下降。去年有专家分析推断,这已经成为房屋消费和维持内需增长的直接障碍。这个问题直到今天并没有完全解决。刚刚起步的农村新的改革,农民受益后拉动消费力度多大还待观察。

  如果我们认定这场罕见的历史性金融风暴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美国庞大的消费能力短期将无法复原,那么拉动内需就不是一个权宜之计,因而也就不能仅仅靠政府寻找一些投资项目来解决内需问题。因为投资会扩大产能,产能却不一定会带来同等的消费需求。对于有效需求的钱去那里亦疏导,对于不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机制亦要革新,为此,财政政策当有更大的作为。只有多管齐下方能真正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也才能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笔者很欣赏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最近对眼下市场环境的评价:中国经济前景总体乐观,可能会有一些磕绊,但中国内需市场仍然有巨大潜力。而目前的经济危机,正是企业练内功的好时候。是的,不光是企业,在扩大内需问题上,为了从根本上解除阻碍提振内需的羁绊,大家同样要苦练内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