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风暴像一个雪球,在从山顶向不可知的山脚滚动途中,不停有新鲜的雪加入,最终这个雪球会有多大,如同它的终止地一样难以预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每一天都有新的公司加入,这些公司有新兴的小企业,也有拥有相当历史的大型公司。但是,对于一些公司来说,金融危机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已经经历过多次不同种类的危机,甚至经历过最坏的危机——战争,但他们仍然存活,而且活得很好。他们像一些懂得应付坏天气的动物,在天气好的时候就时时完善整理自己的洞穴,并储备好一定的粮食。显然,一个企业的终结不能把账都算在危机头上,虽然这在当前境况下会是个很大的因素,可或许也是一个很大的借口。对于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来说,或许还是有值得深刻思量的地方:我们凭什么度过危机,凭什么基业长青?
⊙本报记者 吴琼
158岁的雷曼兄弟终究不是有九条命的猫。虽然雷曼兄弟曾经逃过四次大劫,却再也无法躲过第五次。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掀起的金融海啸,也席卷了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金融海啸扫过之地,实力不支的企业纷纷倒地。其中不乏大且老的企业,如94岁的美林证券因陷入困境而被美国银行购买。10月,日本也出现首家宣布破产的金融企业——日本大型生命保险公司“大和生命保险”。
在中国,一些年轻的民营企业已经倒地,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团在东莞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同时宣布倒闭。合俊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商之一。
更多企业在生死一线间挣扎。近来,有消息指出: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也可能现金短缺,并可能被迫申请破产保护。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都是百岁“老人”,克莱斯勒汽车也有80多岁的高龄。
但大浪淘沙,仍有一些企业安然度过了百岁高龄。此前,韩国银行在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持续存活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其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和法国分别为222家、196家。
面对经济危机、恶性通货膨胀、战争或动乱,一些企业仍然能够保存体力和能量,一些企业却被这些不同种类的危机吞没或者分解。或许个中的确存在一些可以归纳的共性的规律。
长寿企业的外部特征
根据韩国银行、日本帝国银行、壳牌公司等多家企业做出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多数长寿企业有一些外部共性。
其一,据统计,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近三成为家族企业。如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企业是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它成立于公元57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排名第一百名的企业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它是美国的酿酒企业Laird & Co。
其二,从资产规模上看,长寿企业多属于中小企业,从事行业多为手工制作、酒类制造、酒店行业、茶叶等。这一点拥有百岁以上企业最多的日本较为突出。日本帝国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1867年日本明治维新前成立的企业共2879家,目前存活100年以上的2万余家。而在庞大的日本长寿企业一群中,不超过300人的中小企业几乎占9成,如金刚组的年销售额约1亿美元;且日本的长寿企业多从事食品、料理、药品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行业。相比较而言,三菱这类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在日本长寿企业中比例较少。
尽管多数长寿企业在外貌上具有共性,但这并不表示长寿企业都必须拥有这些特征。事实上,还是有一些资产规模较大、非家族企业的长寿企业,如通用电气。
不过,长寿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一个共性。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对记者说,“这些长寿企业多为欧美日企业,因为这些国家的融资渠道较为通畅。无论这些长寿企业是家族企业(相当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都比较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即通过证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或通过银行等获得间接融资。一旦企业正常运作出现资金短缺时,可以迅速输血(融资)。”
成为长寿企业的四要素
除了融资通道这样的外部因素,很多大型企业或者学者都曾经探寻过百年长寿企业的内部秘诀。综合来看,百年长寿公司必须具备四大特点。
第一,公司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
日本松村株式会社至今已有140年历史。其社长村松宪行表示:“公司屹立不倒的一个秘诀就是公司专注于发展的主线,而不是追求规模。”
第二,始终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学者们普遍认为:创新能力即能培养出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注重核心竞争力的不断运用和更新提高。
对于核心竞争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核心竞争力并不是绝对的,不是看自己最擅长什么,而是看市场竞争最需要什么?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理解有些微差异。如海尔集团曾指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创新来抢夺客户资源”;TCL则认为“通过变革创新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稳健或相对保守的财务制度。
从财务角度看,这些长寿企业的财务政策相对保守,都不是通过大举借债来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他们对于利润的追求也相对稳健,不会过于大起大落。无论是默克制药公司还是村松株式会社的高层均明确表示:公司具有稳健的财务制度。维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成为这些企业度过历次重大危机的法宝之一。
反观日前宣布破产的日本金融企业——大和生命,则祸起于为追求利润而过度依赖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商品。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大和生命的相关损失不断扩大,最终负债总额高达约2695亿日元(约合185亿元人民币),无奈之下只能宣布破产。对此,在瑞森演讲家机构(RSA)主办的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商界领袖圆桌会”上,麦格理证券中国研究首席官Michael Kurtz表示:“本次金融风暴的幸存者应该学到两个教训,一是金融机构需要保持一个雄厚的资本基础,二是金融机构必须保有一个在风险和回报之间的不可突破的平衡点。”
此外,咨询公司麦肯锡也指出: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些长寿企业可能并不出彩,但是却能保持稳健的利润率,长期生存。
第四,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高。
陆铭指出,“这些长寿企业或者其所处的环境都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国外有一批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日本长寿家族企业实行养子继承,这也是一种职业经理人制度。唯一不同的是,养子制度在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建立了家庭纽带关系,因而双方的关系更紧密。”
在四大共性之外,陆铭和村松宪行强调了另外一点,即合规合法。即在生产或推出产品时,不要为了短期的市场利益,做有损社会或者消费者的不规范行为。这样很容易自取灭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