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伟大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13:54  《中国企业家》杂志

  从叛逆者到博弈者—30年政商关系演变简析

  允许博弈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是在一个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博弈是要有底线”的。

  文 | 本刊记者 杜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那一年,张宏伟做了城里人鄙夷的“黑包工”,成为夹缝中求生的“叛逆者”。

  15年后的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年,张宏伟成为首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23位民营企业家之一。参政议政权利的赋予,使得中国的商人第一次拥有了明确的政治地位,也成为拥有一定政策参与权的“博弈者”。

  改革开放30年,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调整与市场、与企业关系的过程,或者说政商关系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的过程。而1993年,无疑是一个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年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定,令改革开放从自上而下的政府管制放松,演变为自下而上的民间活力大爆发。令经济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垄断,逐步让位于民间市场主体参与的多方博弈。

  张宏伟们,从地位卑微的“叛逆者”到开始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博弈者”,是政商关系演变的历史进步。但是,即使博弈时代开启,旧体制形成的印记依然明显。

  同在1993年,一个叫做沈太福的私人老板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捕,一年后人头落地,罪名是“贪污、行贿”。时至今日,依然有识者认为沈太福罪实不符、罪不至死。沈太福的存在,不过是在中国合理不合法的民间金融现象的一个极端标本。只是,和已经登堂入室的张宏伟们相比,沈太福没有博弈的力量和机会。直到2004年,悲剧仍在上演。戴国芳,一个钢铁业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因为一个宏大的产业梦想,撞上了宏观调控的枪口,再次成为博弈失败的历史标本。

  30年改革的成功,是“政府主导经济的成功”——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转折年代的企业家陈东升认为。但是展望后30年,它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成功的最大挑战,而迹象其实早已出现。

  近几年,“再国有化”成为学者们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汇,政商关系的正向演进随着政府、国企势力的强大,似有回潮的趋势。而曾经习惯于呐喊的张宏伟们,现在也改变了博弈的方式,认为桌面下的交流比公开的博弈于己更有利。

  “隐蔽的博弈”是对公开规则的一种伤害。而在开放的问题上,另一种公开但“扭曲的博弈”依然让人忧虑。有的企业家以民族大义、经济安全的名义,公开挑战契约的严肃性,挑战我们多年来孜孜以求建立的市场经济规则,居然也应者云集。

  允许博弈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是在一个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博弈是要有底线”的。否则,市场经济只会乱象丛生。这是学者李曙光所称的“混乱的市场经济”。

  从混乱的市场经济,到法治的市场经济,从隐蔽、扭曲的博弈到公开、规范的博弈,应是我们未来30年追求的目标。

  30年八大经典博弈

  家庭联产承包制

  代表人物:小岗农民

  1978年,以安徽小岗村“18个红手印”为起点,中国历史上最富创造精神的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萌芽,并沿用至今。农村生产力由此得到极大的释放。

  成立特区

  代表人物:袁庚等蛇口系企业家

  1977年,广东宝安县(今深圳)再次大规模聚集了逃港人口。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调查得知,很多逃港农民,两年后就能寄钱回来盖房子。1978年,袁庚提出在毗邻香港的宝安建立一个外向型的工业区,选址蛇口。中国的对外开放启幕。

  扩大企业自主权

  代表人物:福建55位厂长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向省委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封信是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亲自批示刊发的,引发了一场向国企厂长经理全面放权的运动。

  打击“投机倒把”

  代表人物:年广久、温州“八大王”

  1981年1月,国务院两次紧急发文打击“投机倒把”。大量从事低买高卖市场活动的人,被绳之以“法”。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因得到邓小平的关注,得以幸免。而温州“八大王”(著名的8个个体户)则应声倒下。1997年,新《刑法》才取消了“投机倒把罪”。

  承包经营责任制

  代表人物:马胜利

  从1987年到1992年,国有企业经历了两轮承包制改革。1984年,马胜利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大获成功,被称为中国承包第一人。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后来的股份制,国企改革在博弈中逐渐走上产权突破的正路。

  两度宏观调控

  代表人物:沈太福、唐万新、戴国芳

  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长城公司“非法集资”被查,其老板沈太福获死刑。2004年春夏之际,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在重点治理的金融、重化工行业,出现了德隆、铁本等著名的败局。

  国退民进

  代表人物:李东生、王林祥、李经纬、郑俊怀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数量一直在减少。这些国企要么因竞争不利退出市场,要么就是改变了产权属性。其中有成功改制者,如李东生、王林祥,也有大量因此落马的企业家,如李经纬、郑俊怀等。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国企改制成败的关键。

  外资并购与经济安全

  代表人物:向文波、朱新礼

  近几年,凯雷收购徐工,达能和娃哈哈之争,包括最新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在中国都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外资并购是否危及国家经济安全,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