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晓求:说最坏的时候已过去为时过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10: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认为现在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还为时过早,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明显显现,可能还需要6至10个月的时间才能最终显现。

  中国现在出口的商品多以必需品为主,所以金融危机对中国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巨大。 ——吴晓求

  文/本报记者 游锋华 薛松 王文琦

  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而中国股市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下跌后,昨日再度回到1900点附近,中国经济将受到多大冲击?中国股市又将走向何方?昨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应邀来穗参加“广州讲坛”的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吴晓求教授,他还将在今天下午2时30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的“广州讲坛”中进行详细的解读。

  广州日报:此前一个月内,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股市的“救市”措施,频率之密集是我国建立股票市场以来所少见的,但为什么这些政策到最后都没有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呢?

  吴晓求:一定要搞清楚救市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一个是要维持市场在短期内的稳定性,另一个则是长期内的发展。稳定市场的政策我们也已经出台了,比如印花税由双边改单边、比如汇金公司承诺购买三大银行股票,但这些政策都是引导性的,相比欧美政府出台的政策,我们的政策都是比较缓和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发挥效果,所以此前的政策对市场的短期效力已经衰减。

  还可用三大办法“救市”

  广州日报:现在股民们仍然在期待更多的“救市”政策,现在还有哪些选项可供监管层选择?

  吴晓求:其实现在可以采取的办法也不多了,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融资融券的正式推出,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政策无助于市场的反转,从目前看对融资的需求肯定要大过对融券的需求,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第二个可以出台的政策是国家对大小非中的大非减持可以做一些战略安排,甚至可以做一些承诺,这些承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承诺,二是减持期限的承诺,目的是要减缓大非减持对市场所带来的压力。

  第三个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欧美国家用于救市的平准基金,规模可以有一两千亿,这个规模与欧美国家数千亿美元相比较应该是不大的。这些平准资金将直接进入市场,购买相应的股票,以稳定市场信心。这一政策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战略和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是需要推出的,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能否推出平准基金,还是难以确定。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是进一步降息等措施,但必须考虑到一来继续降息的幅度已经不是很大,二来这些政策也都要在长期内才能发挥作用。

  广州日报:自一年前股市创下6124点历史最高位以来一路下跌,昨日已经跌至1900点附近,可不可以说现在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吴晓求:如果说市场中许多负面的因素正在随着股市的下跌而消失,这种说法倒不会错,但不能因为这样就说股市不会再跌了。我认为现在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还为时过早,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明显显现,可能还需要6至10个月的时间才能最终显现。不过如果上述的几大政策能够得以出台,那么市场就应该可以趋于稳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