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川:民营油企起诉巨头的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0:14  市场报

  民营油企起诉巨头的无奈(金台时评)

  □王石川

  11日,“2008中国石油流通论坛”上,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透露,据2008年初调查,663家国内民营石油批发商已倒闭2/3,4.5万座加油站关门1/3。其原因是民营企业无油可卖,根本问题是目前我国的石油流通领域存在垄断格局。因此,民营油企正在发起建立联盟,酝酿向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提起反垄断诉讼。(10月13日《京华时报》)

  面对已倒闭2/3的市场现状,民营油企拟向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提起反垄断诉讼,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突兀。

  民营油企起诉垄断巨头,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中,不啻于以卵击石,但民营油企还是揭竿而起,正因为垄断巨头刻意置民营油企于倒悬——就是不卖油给民营油企。垄断巨头之所以绝民企生存之路,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有钱自己赚,肥水不流外人田,优先满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打压民营油企的生存空间。二是卸责和转嫁矛盾,然后为涨价造势。诚如报道所称,两巨头“人为制造油品紧张”,“适时”停产检修,让民营加油站闹油荒,把涨价的责任推给市场供应不足与民营加油站。

  垄断巨头之所以能够如此傲慢地玩弄心计,与其垄断地位分不开,亦与其手握“上谕”有关。早在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就发文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对违规销售成品油的炼油厂,要停止其原油供应。十年时间已经过去,再度打量这一充满着垄断意味的规定,不免让人倍觉酸涩。如果这一规定继续存在,民营油企焉有发展壮大的希望?

  这么多年来,民营油企的发展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满腹哀怨,每走一步都踉踉跄跄。记得去年6月,全国90家民营油企酝酿联手“卖身”外企。这些民营油企之所以出售,根本原因是一直没有固定油源,生存困难。如今,两厢对照,凄楚景况何其相似,无论是“卖身为奴”还是死于非命,原因只有一个——无油可卖。时至今日,民营油企欲愤而与垄断巨头对薄公堂,实是不得而已。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发了众所周知的“非公经济36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当时,多少民间资本心花怒放,跃跃欲试。事实证明,民营资本要想染指垄断行业,可谓路途迢迢,一道道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具体而言,油源被牢牢控制在垄断巨头手里,民企欲分得一杯羹,只能唯唯诺诺,强作讪笑,如今连残羹冷炙亦不可得。

  自去年1月1日起,《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规定自1月1日起开始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表面看,民企和外资有望拥有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但仍有一道巨大的门槛横亘面前——企业要想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包括:全资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拥有1万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库的法律证明文件。毫无悬念的是,一向弱不禁风的民营油企,因其势单力薄,只能财小气短,暗自吁叹。

  任凭民营油企死亡,后果堪虞,其中一点即是,加重当前的就业困局,如报道所称,民营加油站倒闭1/3,亏损一万多家,直接导致了几十万职工下岗失业。为此,必须进行能源体制改革,正如能源专家史长华称,屡屡的油荒已经表明垄断体制并不能有效地保证供应,开放、多元的石油市场更加有利于维护石油安全。原油、成品油进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放开只会增加油气的供应能力。政府维护的应该是全民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能只是垄断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见10月9日南方周末)。

  民营油企起诉垄断巨头,结局如何,尚难定论。令人悲观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举动多具有宣示性和象征意义,因为目前现有几起反垄断案的诉讼进展并不理想。不管胜算如何,民营油企起诉巨头,起码是一种行为艺术,是把自身悲凉命运向公众的倾诉,是对垄断巨头悲情而无奈的控诉,冀望引得多方关注,以启动相关改革,扭转严重失衡的格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