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站在楼市下沉的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07:47  新闻晨报

  晨报特约评论员 于德清

  中国楼市向谷底的行军才刚刚开始。但是,谷底到底在哪里,目前还不在肉眼观测之范围。向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向上则是刚刚过去的黄金十年。这正是不同的命运对比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最容易产生恐慌的心理,因为谁也不想从天堂一下跌进地狱,混乱的发生自在情理之中。业主退房、断供,地方政府补贴购房者、房地产商学习猪坚强,这一系列合乎理性预期的非理性行为,皆暴露出人类在危机来临之时的恐慌本能。

  在这个世界经济调整的大时代之中,对这些行为是谴责还是悲悯,我现在更倾向于后者。这固然称不上是道德的行为,但是,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本能的显现无疑预示了一种普遍的危机意识。

  目前,关于退房、断供的报道很多。但是,几乎所有的报道对断供、退房者的身份都没有交代,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又究竟因为什么原因采取了极端行为?退房、断供者往往被描述成了面孔模糊却又大致相同的唯利是图者。也许事实并非如此。或许,他们是城市里的中产,已经在2007年的“股灾”中被洗劫一空,出于对未来的乐观而购置的房产,此时开始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或许,他们是那些曾经同样乐观而实力不济的炒房者,在进入2008年之后,忽然发现自己也成了最终的埋单人;或许,他们是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的中小私营企业主,他们的企业有些已经倒闭或者正在风雨飘摇之中,他们同时面临着产业投资与房产投资双重破产的困境。或许,我们应该彻底放弃这种不着边际的联想,硬着心肠把他们都当作不遵守契约的人。

  站在楼市的边缘,地方政府动用公共财政补贴购房者,既是救市,也是自救。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必然导致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萎缩。与业主断供、退房相呼应的是土地流拍和房地产商退地。由于中央与地方不合理的财税分成体制,地方政府往往是各项公共支出的主要承担者。一年来卖地收入锐减,使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面临财政崩盘的危险。在中央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坐不住是理所当然。西安市政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率先宣布动用公共财政补贴购房者,必然会引发南京、宿迁效仿之。但是,楼市下行的通道已经打开,这些举措只会使恐慌心理进一步蔓延。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地方政府救市越来越多,对购房者的补贴会越来越高,而人们却仍然不肯买房。

  但这还不是最后的高潮。由华尔街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正在进行当中,世界一片混乱。世界金融风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2009年像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样摆在人们的面前。在同样的危机面前,人人都将面临同样的命题。也正是因此,现在一味谴责这些非理性的自救行为于大局无补,也回避了真正的问题之所在。须知,没有清晰的前途和命运,有钱人和无产者都惴惴不安。我们不知道,下一步,非理性的是不是就是我们自己。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