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就可以无需通过宣泄民族情绪而得以彰显
文 王赓武
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奥运会被公认为是一次成功的盛事。而关注度没那么高的残奥会可能对中国修复其国际形象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次残奥会被称为最伟大的一次。不少对中国怀有敌意的人虽然极尽所能突出中国的失败,但大多数人同意,运动员令人尊敬的表现,中国政府周到的安排和果断的执行远远超过了批评声音。
尽管如此,今年三月发生在西藏的暴动却震惊了世界。这一事件使得国外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声音异常刺耳,很多人利用奥林匹克火炬海外传递活动表达这种不满。但让这些批评者始料不及的是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发出的抗议之声。
表达这种不满的主要是愤青,不满声音在中国内部还是海外更大并不清楚。让人吃惊的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在海外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加入了抗议队伍,用激烈的民族主义语言表达他们的情绪。他们也许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支持者,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攻击让他们愤怒。
这种愤怒是否来自一种在当今的中文世界中普遍可见的新民族主义?
我们知道民族主义在中国是一种现代现象,发展于20世纪。它不同于历史上外族侵略中国领土时民众表现出来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历史上每次中国受到外族入侵时,大部分人为支持王朝统治者而和入侵者一战。
现代民族主义是另一回事,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由孙中山所激发。孙中山主要在海外接受教育并常年旅居海外。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也有作用,这些学生对日本的现代化精神十分钦佩。此外受到当地歧视的欧洲和美洲华侨对民族主义也起到了作用。
这些人加入了来自本土要求中国复兴的呼声。但只有当国民找到一个他们能认同的国家身份感,而且国家面临强大敌人时,愤怒才会变成一种普遍并且热烈的情绪。国民党1927年上台执政,为国民带来了新的统领。而那时中国各地严重的分裂状况,使得日本觊觎更多中国领土。当日军长驱直入中国东北和华北,作为国家的中国在生存上受到威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