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最受赞誉的领袖之一富尔德为何将自己效力40年的老牌投行雷曼兄弟送入坟墓
文 本刊记者 王萃
2008年9月16日,中秋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北京国贸二座,占据30层一半面积的雷曼兄弟北京代表处格外安静。打着橘色灯光的前台空无一人。容纳几十人的办公区,只有一名员工不断地打着电话。
并不难理解这冷清——不到24小时之前,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在美国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天之前,一名在纽约第七大道和第五十街交叉路口的雷曼兄弟大厦前见证了人头窜动的人士说:游客们不可避免的好奇询问:“有明星来了吗?”而警察会冷冰冰的告诉他们:“没有明星,只有大量刚刚丢掉工作的人。”
即使几个月之前,人们仍很难想象,这是美国第四大投行的终极命运。2008年3月,雷曼在贝尔斯登贱卖时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季度财报,盈利达到4.89亿美元。到了6月时,即使不乏有空头在市场上放出它的坏消息,但外界普遍认为,它最糟糕的命运是被某一家同行或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收购。
成立于158年以前的雷曼兄弟一直被视为华尔街上最成功的投行之一。1994年独立上市时,它的利润只有7500万美元,但2003年至2007的5年间,其利润累计达到160亿美元。从1996年至2005年,它每年的股价增长达到29%,比高盛、摩根士丹利的股市表现更好。
率领它完成这一卓越成就的,是自1969年即加入公司的CEO理查德·富尔德(Richard Fuld Jr.)。和华尔街上不少超级金融家类似,富尔德以不知疲倦地热爱竞争著称,这个如钉子般强硬的男人,让资产负债表并不庞大的雷曼兄弟成功躲避1998年金融危机、未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牵连,即使9-11恐怖袭击让雷曼兄弟一时间连办公室都没有,它仍在那个季度取得了超越以前任何一个季度的利润。
同一个领导者,同一家精干的公司,为何在次级债中反而成为牺牲者?
答案无比辩证。反思者认为,答案仍是富尔德:他坚持雷曼作为一家独立投行存在,让它必须以高杠杆与对手们竞争,这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为追求高利润,他彻底摒弃了早年坚持的不以公司资本进行投资的原则;而在整个华尔街都为抵御次级债而到海外融资时,雷曼几度拖延了筹资计划……
“他们对从市场筹集资金充满自信,却并没有从最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市场好的时候当然不缺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旦市场不好了,所有大门都将关上。”世界银行金融专家王君对《环球企业家》说。
“和野村证券交易还没有完全完成,还存才很多不确定性”,雷曼兄弟中国区主席杨志中以此拒绝了本刊的采访要求。
“房地产自动提款机”
2007年10月,当次级债危机愈演愈烈时,雷曼和地产公司Tishman Speyer一起完成了对大型公寓开发商Archstone的杠杆收购。在当时,雷曼本有另一个选择:以10亿美元的价格分手。
在一个美国房产市场的惨绿时刻出手,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时机选择,但别忘了,身处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没有人知道终点何在,冒然进行如此巨额的投资显然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极为自信。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雷曼兄弟一向标榜自己在房地产业务方面的专业能力。自1970年代主导拓展了住宅抵押贷款市场,它一直在此领域颇有投入。
但非常不幸的是,它几乎是美国上一波房地产泡沫中投资最多的公司之一。一位房地产投资经纪人将雷曼形容为“房地产自动提款机”:“他们是这个领域的牛仔。如果你缺钱,你肯定能得到。”
仅2004年以来,雷曼兄弟在地产领域的投资便不计其数。这些激进的投资成为了雷曼财务上不能承受之重。
——2004年,它收购了BNC房贷公司和Aurora贷款公司,以便能有持续不断的次级房贷被雷曼打包成债券出售。到2007年上半年,这两家公司每个月能够发放超过40亿美元次级房贷。次贷危机爆发前,雷曼成为华尔街打包发行房贷债券最多的银行,自身也积累了850亿美元的房贷资产,比摩根士丹利高出44%。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