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救市:重在对症下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 07:31  新京报

  9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向众议院提交了一份大规模救市方案,按照早先的猜测,该计划涉及多项措施,包括成立一个官方信托机构,购买金融机构的按揭坏账,估计将耗资5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市方案。该方案自然是为了避免因“次贷”而引发金融危机,并因“两房”危机、三大投行相继破产或被并购等一系列震撼性事件,使这种金融危机持续恶化。

  在对美国政府救市的动机、决心和效果加以分析和评价之余,人们不应忽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美国政府迄今的一系列措施,着力点究竟何在。

  “次贷”危机之初,美国政府并未采取救市行为,这自然是因为长期形成的、对市场调节机能的迷信。最初采取的政府性措施是降息,此后则是对贝尔斯登并购案的官方支持和担保,各国央行联合声明稳定市场;而随着近来情势的恶化,一系列“组合拳”便应运而生:托管“两房”、拒绝担保雷曼兄弟、联合国际十大金融机构推出平准基金、对AIG施以援手、暂时禁止卖空金融股……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动作的背后,是不断寻找危机“节点”并力图对症下药的尝试。

  最初的降息,是因美国政府当时认为,通过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可以激发市场自身机制,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对贝尔斯登并购案的支持,则是鉴于当时华尔街如末日来临般的恐慌心态,可能导致连锁反应,亟须政府出面强力安定;近来的一系列措施,对症下药的色彩更明显:救“两房”而舍雷曼,是因前者不但关乎众多国内金融机构和普通人,更关乎海外主权基金和政府外汇储备投资的安全,关乎美国的金融信誉,是事关国家战略利益、不得不救的要症,而后者虽名声在外,但业务范围和总负债额均相对有限,破产虽会造成金融界的震撼,但不至于有“性命之忧”;推出平准基金,是力图从制度层面建立一种常态化、即时化的救市机制,而不至于每次都视作个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暂时禁止卖空金融股,则是希望在此非常时期控制投机操作,避免各种“放大效应”对市场和社会的冲击。

  显然,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始终指向他们所认为的、此次金融危机的“节点”:信贷危机、银根问题、不良债务和金融信用破产,始终直指最急迫、最关键的矛盾核心。虽然对症下药的效果未必如愿,但无论如何,不对症下药的“救市措施”,效果只能更糟。

  从这个角度上说,在考量救市方法时,注意对症下药的原则就很重要。这不但能够见效迅速,而且能够使痊愈之日可期。实际上,金融市场的问题,具有牵扯面广、蔓延迅速、影响层面大的特点,所以,对症下药是政府干预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虽然难度很大,但不能讳言症结,否则病症便难以根除。

  □陶短房(旅加学者)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